“世家的人在嶺南的這些時間表現的怎麼樣?”
賀必達對來自唐國世家的人是很上心的,畢竟他們並不是一個陣營的,但是世家派來的三萬規模的施工隊倒是真的環節了很大的建設壓力。
所以對世家的印象非常深。
“他們的施工隊都很積極,來的三萬名施工工人的資訊都已經做了紀錄。”
李德的想法是利用這段工作期間讓來自唐國的施工隊都喜歡上嶺南的生活,希望他們能夠在這邊安家或者到幽州勢力內落戶。
至於世家的關係在幽州的施工隊都是有選擇自由的,想要將三萬人順利帶回去繼續給他們賺錢這樣的事情可能很不現實。
當前要做的事情就是發展嶺南,建設嶺南。
他來了就必須儘量完善建設規劃,爭取少走彎路。
第二天李德便開始對嶺南這段時間的事情進行了瞭解和梳理,他帶來的人全都非常的專業,三天時間就將情況歸攏。
李德則開始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資源上的傾斜就比如碼頭建設,需要的施工工人特別多,屬於嶺南發展重點專案之一。
而實際的情況是,先來承攬建設的商人們則是僱傭了大量的當地勞動力這就導致碼頭建設的工人流動非常的大。
對於百姓來說哪裡有活就去哪裡反正都是當天結算工錢,做工到哪裡都是一樣的。
實際上他們這樣不穩定的施工會導致工程進度偏斜,必須要讓僱傭合同進行限定。
不讓他們隨便選擇。
建設工期不能落下,尤其碼頭的建設是需要支撐海運物資運輸的,也不能僱傭太多的勞動力。
大興建設有好處也有壞處,若是讓百姓們全都一直處於這樣的狀態會影響幽州勢力的發展。
尤其是施工隊都是要有專攻專案的,沒有人是全能的所以要讓他們發展當前的工作。
李德開始制定計劃,首先就從建設專案上傾瀉,目前百姓們最需要的是居住條件和保證他們的足夠糧食。
建設房屋是首要專案必須保證人員齊備,還有開墾的田地不能疏忽,碼頭建設預留足夠的工人就可以。
將勞動力全都向建設居民住房為主。
李德制定好計劃後賀必達就開始實施,修建碼頭的工人都需要重新簽署一份增加工期的合同,以後都沒有日結的情況全都按照月結,而且勞動力的規模也被限定了人數。
沒有被選中的百姓則全都投入到另外的居民建設專案中,對他們來說在哪裡都是出力,待遇也不會差多少。
再有就是加大對嶺南工坊的發展速度,計劃在一個月內將會增加三十個工坊,需要工人至少三萬人。
全都是大型的工坊,涉及到百姓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幽州有的嶺南這邊全都有了。
造紙工坊,化肥工坊都是超大型的。
另外在嶺南除了發展農耕之外還要繼續擴大中藥植物的栽種。
幽州的醫療系統比較先進,對中藥植物的需求量巨大,可以說是有多少就收多少的程度。
醫學院將這些植物製作成藥品價值會更高。
李德的目的就是要儘量快的滿足百姓的需求,衣食住用行樣樣都不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