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派十幾個人輪流守著這口大缸不許任何人碰。
一個月後,天氣開始轉熱了,紅薯也要移栽了。
堂上的事,張傑什麼也不關心,全扔給田豐等人。自己天天陪眾妃子,吃喝玩樂。
陳群進宮來找張傑,道:大王,如今朝堂剛立,事務繁多,多地來的奏章也沒及時處理。您是不是上朝理政啊!
張傑厚著臉皮道:孤征戰多年,很是幸苦,本就對政務也不太熟悉。
這樣,奏章由你與,正南,元皓,文優,共同批閱,再發下去。如何你們覺得拿不定主意了再來找孤!
陳群心想,你這不是昏君嗎?哪有你這樣的。
怎麼長文,還有事?張傑問題。
哦!沒了!
臣告退!
陳群走後,典韋道:你怎麼什麼事都交給他們啊?
張傑笑道:兄長,咱們要培養的是制度,是讓他們這些大臣能重用,但不是重權。
讓他們相互監督,又不能專權。
如果什麼事都我去處理,一來我也會累死。
二來,如果我死了,朝廷就不轉了?這樣很不好。
傑要緊抓皇權,但不是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如果這樣,要是後繼之君是個混蛋那天下就會大亂。
張傑心想,大明萬曆幾十年不上朝,大明照樣轉。大明造反都是農民起義,從未有大臣造反。這說明對官員的權力控制還是很到位的。朱元璋取消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還是很正確的。
再說,打天下咱們在行,治天下並非你我所長。讓這些文人去治理就更好了。只要我還沒死,他們就不敢亂來。
行了,叫上楊弘,咱們種紅薯去。
諾!
張傑在皇宮後花園開一小塊地,放些農家肥。把缸裡的幾根番薯藤,用剪刀,剪成一節一節的。每節段帶有兩片葉子,插入泥中,再用手壓緊根部,澆點水。
張傑數了下,剛好種了十七株苗。
哎!太少了。
主公,您這剪斷了,它還怎麼活啊?臣從未見過有如此種苗之法!
哈哈,這紅薯就是這麼個種法,你見過柳樹否?柳樹的樹枝也是這麼種的。
這紅薯,極易種植,產量也高,你算一下,如果是一畝地能種多少株?
楊弘道:如果都像主公您這樣種的話怕是不下兩千株啊!
張傑道:孤剛才是由於就這麼點種苗,所以每株種的有點稀。這傢伙每株最好的距離。是一尺二左右。
楊
弘道:如果這樣的話,每畝能種兩千五到三千株。
張傑道:是啊!每株產一斤,那每畝就是兩三千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