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張傑十萬大軍出雁門關前往柳城。而在柳城的步度根也接到了探子的回報,知道張傑大軍往柳城而來。
此時步度根也召集手下將領商議怎麼對戰張傑,而這些人其中就有軻比能。
原先鮮卑單于檀石槐在時他們都能聽命於檀石槐,後來檀石槐死後,和連繼位,和連死後為了單于王位又各自分離。
自上次軻比能主力讓張傑消滅後,軻比能實力大減,又擔心張傑再來找他麻煩,他自己又想找張傑報仇,但實力不夠,不得已只好投奔步度根。
步度根雖然和他不對付,但大敵當前也只能同仇敵愾。共同對付張傑。
步度根道:據探馬來報,張傑大隊人馬已經出雁門關直奔咱們而來,諸位可有退敵之策?
戴胡阿道:張傑遠道而來,咱們可以在他們的進攻路上埋伏。殺他個措手不及。
戴胡阿是步度根的同父異母兄弟步度根還是很看中的。
步度根小弟狼泥道:怕什麼,漢人不善騎射,咱們的勇士可以一敵十,漢人雖然兵多,但只要在野外決戰,咱們的騎兵勇士就能消滅漢軍。
步度根不說話,他心裡對張傑還是很害怕的,再說漢人畢竟人多。
見眾人都不說話了,步度根對軻比能道:兄長可有什麼要說的?
軻比能見步度根對他很客氣,而且在這關乎整個鮮卑存亡之計,他也只能實話實說了。
據探馬來報,張傑這次集結了十萬人馬,其中有一半是騎兵,一半步兵。目的很明確就是打算與咱們在柳城決戰,從而消滅咱們,好一統大漠。
漢人一直認咱們是胡人天生就有一種敵視。
張傑此人更是如此。自他認冀州牧後先是擊敗了公孫瓚,然後消滅了烏桓,再就是我的部落。說來慚愧。我與張傑在大青山一戰中了他的計策,以致差點全軍覆沒。很多族人都死於敵手。
張傑不比漢朝以前那些官員,以前那些官員,只要咱們服個軟,上貢點牛羊就能保平安。甚至還能得到更多好處。但張傑卻是要消滅咱們。
就算咱們投降漢朝,也要聽從他的命令,易服,蓄髮,改編,然後被他們完全漢化。從此不再有鮮卑族人。
但是張傑實力強大,漢人詭計多端。說實在末將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計策。
不過咱們鮮卑一向是以騎射為主,如果與張傑決戰,我想應該發輝咱們的長處選一塊利於騎兵作戰的地方與之決戰。如果勝了,則什麼都好說。如果敗了,那鮮卑族恐怕真要從此消失了。軻比能道。
軻比能手下瑣奴道:要不咱們不與張傑決戰,先退回漠北,張傑人馬眾多路途遙遠,時間一久必會退兵。到時咱們再回來不遲。
難啊!咱們鮮卑人自小就是生長在彈漢山,族人,牛羊都在這塊地方,漠北雖然廣闊。但天氣寒冷。荒無人煙。又沒有糧食。如果咱們深入漠北,張傑一定會派兵佔領柳城,也會佔領彈漢山周邊所有牧場。
而且會派主力追擊咱們。到時是先失去家園,然後又無糧食等過冬物資。就算咱們士兵可以去漠北,可十數萬老弱婦孺怎麼辦?總不能拋棄他們吧。如帶上他們,一旦讓張傑追上,那就更加麻煩了。
扶羅韓道:咱們能不能能請匈奴助戰?張傑對待咱們與匈奴應該也是一樣的,那咱們不如聯合匈奴一同對付張傑。只要有匈奴加入,那咱們就更有勝算了。
也難啊!咱們與匈奴的關係還不如漢室朝廷呢。咱們現在所佔之地基本上就是原匈奴的地盤。匈奴對咱們也是恨之入骨。如何肯出兵想助?軻比能遙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