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潭畔的物理學院算是出名了,隨著李春芳、沈煉和楊繼盛金榜高中,不斷有學子慕名而來,想拜入楊聰門下。
可惜,楊聰已經命人放出話來,他精力有限,無法再招收更多的弟子了。
那麼,怎麼辦呢?
找關係,找門路啊!
這個時候,就有人開始拼命打聽了,打聽楊聰的具體情況,打聽物理學院的具體情況。
這一打聽,楊聰的聲名就更盛了。
以前,大明的讀書人也只是無聊的時候侃侃,談到楊聰的種種傳聞,什麼擊敗韃子,什麼剿滅海盜和倭寇,什麼收復安南,什麼懲治貪官,什麼開荒擴田。
這些,有人認為是真的,也有人認為是吹的!
大明的讀書人幾百萬,真正當官的也就那幾萬,除了那些當官的,而且在朝廷還有一定人脈的,誰又真的清楚楊聰具體幹了什麼。
所以,楊聰以前雖然也很有名,但大多都是虛無縹緲之名,天下最少有八九成的讀書人對他還不是那麼的瞭解,崇拜的有之,羨慕的有之,妒忌的有之,甚至冷嘲熱諷的也有之。
總之,以前,楊聰之名,可以說是徒有虛名,天下讀書人大多都認為楊聰跟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也沒幾個人真正去了解他,大多讀書人都認為,他的傳聞,很多都是吹出來的!
這次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教授出來的弟子參加科舉就沒有不中的,甚至三個弟子參加會試和殿試都中了,而且還名列前茅。
這個,跟讀書人的關係就大了,因為只要成為楊聰的弟子,鐵定金榜題名啊,而且,運氣好的話,還有可能高中狀元呢!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這是後世一句流傳很廣的話,這個時候,漸漸開始流傳一句相類似的話,不想拜楊聰為師的讀書人,那就不是個真正的讀書人。
因為你不想拜楊聰為師,就代表你不想金榜題名啊!
很多讀書人那都是絞盡腦汁,拼命打聽楊聰的具體情況,以期能找到門路,拜入楊聰的門下。
這一打聽,他們便發現,關於楊聰的傳聞竟然都是真的!
什麼擊敗韃子,什麼剿滅海盜和倭寇,什麼收復安南,什麼懲治貪官,什麼開荒擴田都是真的!
這還是人嗎?
這簡直就是神啊!
以前,大家的確只是把楊聰當成無聊的時候瞎侃的話題,但是,這會兒,談論楊聰的事蹟已然成為讀書人的一個“必備科目”。
現在讀書人打招呼的方式慢慢變成了,“某某兄,你知道楊聰楊大人不,你知道他幹過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不?”
你要回答知道,那好,我們好好聊聊。
你要回答不知道,那滾,讀尼瑪錘子書啊,連楊聰楊大人的事都沒聽說過!
好吧,這些都是後話,暫且就略過不表了。
總之,楊聰這會的聲名那是真的傳遍了讀書人的圈子,想拜入他門下的,沒有十萬,那也有幾十萬。
問題,不管你怎麼打聽,怎麼託關係,人家楊聰就是不收徒了,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