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暗喻啊暗喻

不過,很快,他們就知道燭陰到底有沒有要追究他們了......

燭陰舉杯,對著各位公子,“今兒個天氣晴朗,是個飲酒的好天氣,不如這第一輪各位就以‘勸酒’為題,如何啊?”

姒清聞之,嘴角微蹙,果真是愛酒之人欸!

“勸酒?”

“這個題材尚可,天氣寒燥,喝些酒助興也好。”某位公子答道。

四周並無異議,燭陰也便悠然開口,“既然這是本尊起的頭,那麼便由本尊開始吧,諸位公子可聽好了,說出多者多的人勝出。”

燭陰清了清嗓子,“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意思就是,快下雪了,怎麼能不飲一杯酒呢?

好詞好詞。

不過姒清發覺其間有些不對勁,何處不對勁?以燭陰此人的文采還有各個行為方面來看,他一般來說都很高調,而這詩詞未免太過於平淡了些。

一點兒也不符合預設一直以來慣有的華麗辭藻,故,姒清決定先靜觀其變。

要說姒清為何會有此想法,她可是依稀記得,燭陰在她幼年時候曾教過她幾天詩詞,她可是印象深刻的緊,那些詩詞的詞藻過於尊貴華麗,非一般人所有的。

下一個不假思索接下去的事王汝默,他撥弄著琴絃,道:“練花為露玉為瓶。佳客為頻傾。耐得風霜滿鬢,此身合是金莖。牆頭竹外,洞房初就,畫閣新成。嚼得梅花透骨,何愁不會長生。”

此詩一出,旁人不由稱讚,真不愧是琅琊王氏後人,好文采啊!

其他人也都一一答覆,你接一句,我接一句,很快,眾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發現。

那就是燭陰身後的徒弟,從頭到尾,都沒有出過聲音,只是靜默的站著不言不語。

注意到了這一點,自然也有人來調侃一番:“子清為何至開始就沒有打過任何的一次啊?”

“是啊是啊,別人都做了好幾個詩句出來,你至始至終都未說一個字,這是作何?”一陳姓的年輕文士道。

他對於姒清能成為燭陰的“小徒弟”這一點,心下其實是有些不以為然的,也是,小小年紀,文采能好到哪裡去?

人人都做了很多首出來,而這一次王汝默也有些反常,他只做了一首,便沒有多做。

有些專門想要聽王汝默詩詞而到來的人都紛紛露出了失望之色。

當然也有些心細之人,發覺王汝默和往屆的時候有些許不一樣,也都沒有跟風去接詩詞。

聽到周圍的議論聲,姒清不由嗤笑。

“你笑什麼......”年輕的文士微微皺眉。

這笑中,分明都充斥著一些諷刺,“我笑你們也是有趣。”

這話就有許多人不解了。

“各位兄長就沒有發現,燭......師父大人所出的題不對勁嗎?大冬天的在舟上喝什麼酒,好好的詩會出什麼勸酒詩,而且,師父的詩在民間就算沒有家喻戶曉,但是在你們讀書人之間應當是廣為流傳的罷,他剛剛所造的詩,明顯和他之前所做的一些詩詞不一樣......”

被姒清這麼一點醒,許多人都恍然大悟,是了,他們這些人雖然不至於看燭陰所有的詩詞,但至少是國師大人所做的,都會看上那麼一二眼,如今回想卻如姒清所說。雙頰不由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