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四章 半餿不餿的“受禪”

張無忌和楊逍猜的沒有錯。

朱元璋如今就在金陵城的紫金山上高築封禪臺,就在幾天後五星連珠的黃道吉日,他便會登臺受禪。

而且就在楊逍趕來的時候,他已經逼迫朱九真下了第一道禪位詔書,還有給他的勸進詔書。

而當楊逍他們趕到這裡的時候,第二封勸進詔書已經張貼在金陵城的城牆上,昭告民眾了。

朱九真的第三道詔書也已經寫好了,就等著明天再發給朱元璋。這樣一來,三辭三讓的禮節一成,便是之後的登臺受禪了。到時候朱九真便會代替張無忌將大明的帝位,禪讓給朱元璋。

之後朱元璋便會尊張無忌為“太祖武皇帝太上皇”。相當於是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地位。

因為謀士的核心劉伯溫在這個時間線上沒有投靠朱元璋。

而受禪是朱元璋在聽信了胡惟庸,李善長等謀士的建議後,給自己出的一個半餿不餿的主意。

說這個主意是餿主意,是基於現實來說的。現在的朱元璋最好的選擇就是馬上釋放殷野王和朱九真等人,然後上表向張無忌請和。最後兩家化干戈為玉帛。而不是圖窮匕見,謀權篡位。

張無忌這個真正的明尊沒有死,就算朱元璋受禪成功,張無忌依舊可以奪回自己的聲望,甚至揮師東進剿滅朱元璋,統一江南半壁。

不過這個主意卻也不是餿的,而且還是個絕妙的好主意。

這是因為朱元璋等人的資訊不通。朱元璋等人只知道張無忌出現在了洪都城。也知道了陳友諒的死訊,但卻不知道張無忌已經秘密全盤接掌了陳友諒的遺產。

因此這讓他們造成了戰略上的誤判。

這是因為陳友諒的死訊傳到了金陵,加上丁普郎帶著剩餘的大軍撤回了荊州,這讓朱元璋和其謀士們認為,丁普郎是回武昌去主持大局,而依舊停留在洪都的兵馬是為了防止朱元璋西進。

至於沒有得到張無忌的訊息,朱元璋等人以為張無忌與陳友諒拼了個魚死網破,陳友諒死了,張無忌也被亂兵殺死了。所以朱元璋認為,如今陳友諒的內部已經亂了,明尊也已經死了。

畢竟他們誰也不相信,張無忌一個人可以敵得過六十萬大軍。

而且他們也錯估了陳友諒麾下將領和士兵們對明尊的忠誠度。

正因為這個戰略誤判,導致他認為這正是他吞併江南的大好時機。

因此朱元璋高築受禪臺,打算先從朱九真的手裡廢掉張無忌的皇帝合法性。然後他接替大明皇帝大位。

之後以禪讓天子的名義,調集自己麾下的二十萬兵馬西進,趁著陳友諒敗亡,陳漢集團內部不穩的空檔,橫掃江南。

而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等人也已經在集合兵馬,之前的商船改成戰船,也是蓄勢待發。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朱文正和馮勝的敗逃回來,洪都城的失陷,朱元璋聽了李善長的餿主意,對麾下眾人隱瞞了訊息。

而且朱元璋對湯和,徐達,常遇春等人說的是,朱文正沒有輸,洪都也沒有失陷。而是朱文正勝了,洪都守住了,而且不僅僅勝了,而且還是大勝。

朱文正一箭射死了帶兵攻城的陳友諒,陳友諒才是兵敗如山倒。眼下他們只需順江西進,便可一舉攻破武昌,拿下江南半壁。

而且對於張無忌重現的訊息,更是提都沒提。

而之前塘報上面也提到陳友諒的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撤回了荊州,正好幫他的這個謊言進行了佐證。麻痺了麾下的將領們。

甚至為了這個謊言,朱元璋還為馮勝,朱文正舉辦了盛大的慶功宴。在這場宴會上,朱元璋更是鼓舞了眾人計程車氣。如今徐達,湯和,常遇春等人就像是蓄勢待發的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