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大帳,李闖將和周道人賓主雙方列席而坐。
這一次會面,按照諸天流的套路,屬於本位面重要的時空節點...改變歷史程序的一次會面。
說中軍帳其實有點抬舉自成兄了。現如今各路營頭都是標準的流寇,專業稱呼是武裝叫花子。這種朝夕奔命,聚合流散的武裝團伙, 根本不可能擁有正規的輜重後勤,也湊不出一套合格的軍用營盤物資。
就周乙入營後看到的現狀,多數闖軍士卒甚至連統一的軍服都沒有。營中所謂營房,就是散亂的布棚和草棚,活脫脫流民團隊該有的模樣。
而中軍帳,其實就是營盤內的一間龍王廟而已...廟祝一家在流寇大舉進駐滎陽前就跑路了。
不用說,此刻帳中背靠海龍王, 面朝開封府, 居中坐主位的, 就是此間主人,闖將李自成了。
和《明史》稿中“高顴深頔,鴟目曷鼻”這種純粹為了抹黑而胡寫的完全不同。年屆三旬的李自成,頭戴紅纓范陽笠,方臉闊眉,黑髮圓眼。雖說不是什麼中年帥哥,但他面相硬朗大方,很是有一股陝人的寬厚味道。
要知道,《明史》是滿清朝廷編纂的。從順治二年活活修到乾隆四年,歷經九十四年時間才最終定稿。毫不誇張的說,《明史》是中國歷史上纂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官方史書。
為什麼難產這麼長時間?因為史書造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用無數個謊言來掩蓋無數個謊言......明廷檔案原本留存的3000多萬份明朝史料,被滿清朝廷最終銷燬到了不足4000件......即便這樣,《明史》中也充斥著各種前後不一,矛盾荒謬之處。
所以,當初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入關奪了天下的清廷,在《明史》這種“編纂專案”中, 能為逼死崇禎的李自成安排一副好相貌那才是真見了鬼。
李自成下手, 面東列坐的,是闖軍貴客周乙三人。
大約是照顧貴客感受的緣故,周乙對面也坐了三位精悍的漢子。經李自成一番介紹,不出所料,這三位正是現階段自成最為倚重的鄉黨:劉宗敏、田見秀、李過。
接下來,身為主人的李自成,再一次微笑著打量了周道長一眼後,終於壓下心中驚歎,拱手講道:“自成首要代眾家弟兄,謝過道長仗義援手,打官府手中救了田氏二人性命。”
儘管事先聽了一肚子神奇故事,同時他本人也對面前這位氣態迥異的道長非常感興趣。但自成兄畢竟是常與各路江湖人物打交道的,所以他方才一句並沒有說什麼欽佩久仰之類的客套,而是坦坦蕩蕩一拱手,先就劫獄一事挑起了話題。
李自成拱手的同時,三位下屬兼老兄弟也同時欠身拱手答謝。
“呵呵,舉手之勞罷了,當不得闖將誇讚。”
李將軍打量周乙的同時,周道長同樣也饒有興趣地觀察著眼前這位反軍頭目。
在周乙看來,上首其貌不揚的李闖將...以及他那玩鬧般的散亂營頭...還沒有大帥治下東莞二看的勞教隊整齊...這樣一夥毫無章法的流寇, 無論無何都看不出有哪裡值得情報總局大費周章將自己派來送大禮。
然而總局的決策一定是正確的,這一點早已透過無數行動在周乙心中打上了金科鐵律。所以他現在對自成兄同樣十分感興趣...周乙很想發掘一下,這位李闖將到底有什麼遠超儕輩的地方,能令總局押注給他。
“說來也是巧。”
團團和對面幾位打了個稽首客氣一番後,周道長這才開啟了話匣子:“不瞞諸位,原本貧道下山,正是要來將軍這裡拜門的。不想瞌睡遇到枕頭,偏偏就在山下,得知了田家兄弟被困一事。”
“如此...也算是個見面禮...呵呵...江湖上入夥,不也有投名狀一說嘛。”
“哈哈哈!”
周乙話音未落,笑聲響起。
仰頭大笑幾聲後,李自成滿臉笑意地講道:“道長好個說笑。我等都是官逼民反起家求活的苦命人,可不是江湖上佔山為王的盜匪,不興投名狀那一套。”
“不過,田家兄弟一事,還是足感盛情。”
說到這裡,李自成與自家兄弟對視一眼後,臉色嚴肅了許多,終於說到了正題:“道長說話爽利,那自成也不好打誑語。方才道長講到,這投奔一事...這個...弟兄們之前也是略聞一二,委實驚訝了。”
李自成一干人雖說之前聽過田大言語,但那些都是轉述,很多關鍵地方田大也說不清楚。所以當週乙本人剛才再次明確表示前來投奔之意後,李自成驚訝之餘,必須是要問個清楚的。
要知道,這個時間點的李自成集團,乃是起義投奔自家舅父高迎祥沒多久,隊伍屬於剛開張,馬不過五十,手底下能打的攏共也就三百多甘陝逃兵......七八條槍,天天被皇軍追得暈頭轉向。
就李自成這種規模的營頭,乃至他本人的名氣,在如今浩浩蕩蕩的農民軍造反潮流中,是被劃歸到氣氛組的,沒有半點牌面。
要不是這次滎陽大會,講真,就連農民軍內部的各營頭,多數人都不知道他李闖將是誰。
然而,這位明顯有背景的周道人......十七世紀的天使投資人就這麼殺官救人千里迢迢鐵血丹心江湖救急直衝衝硬生生尋尋覓覓到毫不起眼的李氏集團前來談融資談合作談扶持......幸福來得太突然,李氏集團猛然間肯定不太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