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恆說到已經下了魚苗,等著慢慢長大,近期打算買條船,以便日後使用。
而聽他說養了哪些魚後,這大老闆也同樣很感興趣。
感興趣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周恆能覺察出來,他是想借著由頭和自己拉近關係。
所圖還不是那六千隻小雞!
周恆覺得自己現在略精了些。
話題稍微談了談,江大老闆沒有繼續深入下去,邀請他在店裡吃過晚飯後,就不打擾他了,讓他去休息。
第二天,周恆覺得沒什麼事情要做了,與舊同事們在微信上道個別,也與江大老闆道個別,就準備買高鐵票回去了。
現在不是春運季節,隨時買票都有,而且還很空。
買好了高鐵票,坐地鐵到了南站,突然來了個電話,是另一個省的區號,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要是顯示有個“高頻通話號碼”的字首,他就直接把電話掛了,但並沒有,於是他疑惑的接了。
對方說著一口方言濃重的普通話,勉強可以聽懂,上來就是一句:“餵你好,請問你是周先生嗎?我是江老闆介紹的,我是造船的。”
周恆:“……”
造船的?
他和江大老闆昨天聊天時,才提了一嘴,這一大早——哦不,已經上午了,他就給介紹了造船的,而且都打過來了?
究竟是江大老闆太積極,還是這造船的太積極?
既然提到了江大老闆,那就應該不是騙人的了,周恆且聽著。
那邊說,他們是當地造船廠的非遺傳承人,聽說周先生正準備物色小船,於是就打電話過來看看,看大家有沒有機會合作。
價格方面的話,這個請放心,江大老闆曾經捐助過他們,是這項老藝術的恩人,所以他們只收個成本價,不會賺利潤。
聽到這些,就知道這又是一個夕陽產業了。
現如今,這樣的老舊手藝真的太多。
大部分的行業都是一個命運——七八十年代受到時代的衝擊,稍微後來一些,大量科技性的產品,便宜又耐用,將老舊手藝產業給衝得稀里嘩啦。
沒辦法,時代要進步,總會自然的淘汰一些東西。
雖然唏噓,但他也做不了什麼。
就如同周恆那地方的皮影戲一樣,以前曾有著“皮影戲之鄉”的名頭,但現在的傳承也是難以為繼。
不過,沒想到江大老闆,居然也捐助了這樣的產業,他還真有錢。
開一個私房菜館光虧不賺,買個食材都那麼貴,還有錢捐助別人,到底是個什麼神仙人物啊!
怎麼說呢?我輩楷模吧。目前做不到,但心嚮往之。
聽到別人說只收成本價,周恆立即客氣搖頭:“這怎麼好意思?你們這個行業已經不景氣了,不能這樣算。要是人人都這樣,你們還怎麼能繼續下去?”
對方頓時笑道:“沒這回事的,江大老闆才是第一次介紹朋友給我們,所以我們也非常看重。”
好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當是這麼回事吧。
但交易也不會憑一通電話就成交,對方給了他一個網址,讓他自己在網上看看,上面應有盡有,介紹得很詳細。
看好了,如果有需要,再聯絡他就可以。
周恆掛了電話,進了站,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