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禮如儀,那官員道:“龍圖閣學士包拯,新任河曲路都轉運使,見過經略。”
杜中宵愣了一下,才道:“新任漕憲原來是包龍圖,幸會!”
包拯上半年才由天章閣待制升為龍圖閣學士,由知諫院改任河北路都轉運使,現在轉任河曲路。以職論包拯的龍圖閣學士高於杜中宵,以官論杜中宵的諫議大夫遠高於包拯的兵部員外郎。宋朝的官和職是兩個系統,待制以上,帶職的地位高於不帶職的。資序上諫議大夫相當於待制,以上地位情況複雜。
外地為官,最重要的是差遣。杜中宵的經略使掌一路軍政,位在轉運使上。所以包拯到任,是由劉幾齣城迎接,他來拜見杜中宵。
進了客廳,分賓主落座,上了茶來,杜中宵道:“龍圖一路辛苦。”
包拯點了點頭,沉默一會,才道:“我與經略初次相見,所知不深,若有得罪處,還請見諒。”
杜中宵道:“龍圖有話但說無妨。說出來,總比憋在心裡好。”
包拯拱手道:“我此次前來經過幷州時,與韓經略有過一番深談。他建議我,到了這裡,與經略把話講清楚,免致誤會。韓經略以為,經略年少進士,十年而到一路之帥,看起來順利,其實穩重,不是那種年輕浮浪之人。說得清楚,更好做事。”
包拯和韓琦同是天聖五年進士,雖然中進士後,包拯在家盡孝十年後才出來為官,升遷卻快,並不比其餘同年差到哪裡。同年關係,韓琦跟他的說的當然不是客套話,包拯才特意提起。
見包拯如此鄭重,杜中宵就知道,他要說的只怕不是什麼好話,靜靜聽著。
飲了一口茶,包拯又沉默一會,才道:“包拯此來,是受朝廷委託,安撫地方。不足一個月,經略重手懲治蕃落,不知多少人破家,多少人被刑。地方人心不穩,朝廷憂心忡忡。初得新地,經略立威自無話說,可伐太多,難免有蕃落起異心。”
杜中宵點了點頭:“朝廷說的對,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朝廷律法,總不能當作擺設,龍圖以為呢?”
“漢人用漢法,蕃人用蕃法分別治之,邊疆地區歷來如此。經略一以漢法,有些不妥當。”
杜中宵道:“漢人用漢法,現在就是如此啊。”
包拯道:“可,可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蕃落受刑?河曲之地,有這麼多的漢人嗎?”
杜中宵道:“河曲之地大約是沒多少的,可他們可以從其他地方擄掠販賣,對不對?龍圖,你要怎麼安撫地方我不管,可犯了案,明正典刑都做不到,王師來了何異?”
包拯沒有想到杜中宵是這樣的態度,一時沉默,不知該說什麼才好。過了好一會,才道:“難道經略說的番人販賣漢人女子一案,竟然是真的?”
杜中宵道:“難道還是假的?龍圖以為是我捏造此案,說番人立威嗎?”
包拯點了點頭:“我離京之時,許多官員都是這麼想的”
杜中宵微微搖了搖頭:“河曲是軍人治地方,審案或許粗糙了些,文書不太嚴謹,並不離譜。現在案卷俱在,龍圖不妨再查一遍。對了,那些女子的屍首,我沿路都妥善安葬。朝廷若心有疑慮,龍圖可以開棺,再檢驗一遍。雖然打擾亡人無禮,如果是為了給她們一個公道,我想她們不會在意的。”
包拯睜著眼睛,看著杜中宵,過了好一會才道:“經略,真有五百零八人的大案?!”
杜中宵點頭:“當然是真!龍圖眼裡,莫非認為我是捏造大案,殺人立威?杜某雖然不才,不管是立威還是安撫,都用不到這種手段!一是一,二是二,當然是因為有大案,才有這麼多人被刑!只要我在這裡,哪怕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也必然要還那些被販賣的人一個公道!”
說完,杜中宵喝了一口茶,平緩了一下情緒,對包拯道:“龍圖此來最好。軍人審案,終是難免許多錯漏,此案便交由龍圖來審好了。從頭到尾查一個清楚,還死人公道,更加不要冤枉了好人。此案審得明白,判得公道,河曲經後就好治理了。至於京城閒話,那就顧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