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八章 沉憂催人老

耳飾裡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複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髮髻上的飾物有步搖、花、簪、釵、鑷子或插花的形式,南方婦女以茉莉花插於髮髻,有時將花戴在衣襟上。

美玉被賦予了那麼多人性的品格,以至於到現在人們仍將謙謙君子喻為“溫潤如玉”。而“羅纓”則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

太子之妃的服裝,有絳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色。由此可見,女裙的製作已很精緻,質料顏色也都各不相同。

大抵是承繼了前朝的遺俗,有衫、襖、襦、裙之制,樣式以寬博為主,衣衫用對襟為多,領、袖均緣邊,袖口綴有一塊不同顏色的貼袖,下著條紋間色裙,腰用帛帶系扎,衣裙之間還有一條圍裳,以便束腰。

除此外,還有絳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髻是一種假髻,髻上所鑲的金翠首飾各有嚴格的規定,非命婦不得使用。

高髻上插步搖首飾,髻後垂有一髾,後再度流行,成了廣大婦女的主要髮型。

步搖與步搖冠一般為婦女裝飾,普通婦女除將頭髮挽成各種樣式外,也有借用假髻的,其假髻較為隨便,髻上的裝飾也沒有蔽髻複雜。

後來梳這種髮式逐漸減少,少數婦女模仿死於民族習俗,將發挽成單環或雙環,高聳發頂,也有梳丫髻或螺髻。

繼承中原風俗,民間婦女結髮者,三分發,抽其鬟直向上,婦女發頂正中分出髻鬟,做成上豎的環式,這種髻式先流行於宮中,後普及民間。

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後來,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漢族男子的服飾,主要有衫。衫和袍在樣式上有明顯的區別,照漢代習俗,凡稱為袍的,袖端應當收斂,並裝有祛口。而衫子卻不需施祛,袖口寬敞。

衫由於不受衣祛等部約束,服裝日趨寬博,成為風俗,並一直影響到之後服飾,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尚。

從傳世繪畫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影象中,都可以看出這種情況。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裝還有袍襦,下裳多穿褲裙。

漆紗籠冠是集巾、冠之長而形成的一種首服,在魏晉時期最為流行。

製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經緯稀疏而輕薄的黑色絲紗,上面塗漆水,使之高高立起,裡面的冠頂隱約可見。

履式,除採用前代絲履之外,盛行木屐。

在服飾習俗中,訪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則會被認為是儀容輕慢,沒有教養。但在江南一些地區,由於多雨,木屐穿用範圍可相應廣泛。

《詩經》裡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

書中列有礦物藥二百六十六種,除水、火、土三部外,金石部所載連附錄共達一百六十多種,分金、玉、石、滷四類。

用粗大的竹子做井套,隔斷淡水。用比較小的竹子做桶,出入井中,一筒裝水幾鬥,用機械提升。

赭紅彩料可能是赭石,黑色彩料可能是一種含鐵很高的紅土,或烏金土和紫金土。白色彩料可能是一種配入熔劑的瓷土。

釉陶器表面上的釉,是用天然的碳酸鈣礦物配合粘土製成的。這種石灰釉是後世青瓷釉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