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下西洋的船隊,是由各種不同型號大小的船隻組成。
大大小小,六十幾艘的船隻。
其中最大的那艘船,長148米,寬60米,排水量超過萬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三百人才能啟航。
這樣一個龐大的船隊,絕對是當時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據說,規模是哥倫布船隊的一百倍!
而且哥倫布的時間,比鄭和他們下西洋還要更遲,晚了八九十年的時間。
當時我們的造船工藝,技術水平,那絕對是世界頂級的。
從這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製造能力是有點多麼的強大,絕對是驚世駭俗。
這些船隻的建造設計,其中的工藝水準也是非常高的,並不是普通的構造。設計很前衛,擁有十多個艙區,船隻輕易不會沉下去。
為了防止漏水產生的安全問題,寶船在設計的時候就用隔艙板把底部的船艙分成了一個個艙區,類似的船艙至少多達十多個。另外為了提升船隻的抗撞能力,寶船還在隔艙板與船殼板用扁鐵和鉤釘相連,船殼板區域性則由三層薄板疊合而成非常堅固。由於船艙與船艙之間用隔艙板嚴密分開,因此在遠洋航行中,即使有一兩個艙區破損進水,水也不會流到其它艙區。
而當時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整個船隊這邊帶了很多東西,裝運了很多寶物,裡面還有永樂大帝賜給西洋各國的禮物,以及用來交易的物品。
如果是回程的話,那船裡更是還有西洋各國進貢給皇帝的貢品和珍品,和透過貿易交換來的物品等等。
因此,當時的大明船隊,也被稱為寶船。
意思很明顯,就是運寶之船。
至於為何這裡會有一艘大明的寶船沉船,這就暫時不得而知了,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
在這幾十米深的海底。
方浩看向這艘沉船,仔細地打量了一番。
這艘沉船還儲存得很好,這些木質結構在歷經了幾百年的時間,依舊還不腐。
木頭依舊是結實耐用。
這一點讓方浩有些吃驚。
不過也有這麼一句話,幹千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
沉船上面的木頭,一直沉浸在海水裡,都是處在水裡的環境,儲存的時間就會比較久。
因為時間的關係,方浩也沒有進入到沉船內部檢視,他現在還在檢視外部的情況。
這艘沉船的大小,應該是有一千噸排水量左右。
屬於船隊中的一艘。
因為船隊中按照用途來劃分,可以分為寶船,糧船,水船,馬船和坐船等幾種戰艦。
現在這艘船,就是寶船。
寶船,就意味著這裡面有裝有不少東西。
像絲綢啊,瓷器啊等物品等等。
這些都是當時鄭和下西洋時期帶去的。
如果所料不差,這艘沉船內部的東西應該就是瓷器絲綢那些東西了。
等檢視完船體外部的情況後,方浩也準備回去了。
他的閉氣時間畢竟還是有限制的,不可能一直呆在水裡不起來。
練有閉氣功的他,現在最長的閉氣時間也只是不到一小時。而因為現在是在水深幾十米深的地方,那閉氣時間就更短一些,恐怕也就是半個多小時。
眼看時間差不多了,方浩也準備朝上游去。
……
“完了……這都過去了這麼久的時間,浩哥現在的情況也不知道怎麼樣。”
這可是沒有穿戴任何的潛水裝置,而且過去了這麼久的時間,這肯定是出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