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有一個想法,讓人整理史料,把史料編撰成書,這樣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歷史就不會斷層。”周武帝看向眾大臣道,“各位愛卿覺得如何?”
史官非常激動地說道:“皇上英明!”
接著何相和劉太師走出列,支援道:“皇上聖明!”
見何相他們都同意了,其他大臣自然不會反對。大臣們都知道修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而且是永垂青史的好事。
“既然各位愛卿都同意修史,那麼你們覺得誰主持比較合適?”
支援四皇子的大臣立馬說李家最為合適。先帝時期,李家主持修整禮樂規矩。在這方面,李家非常有經驗,讓李家修史最為合適。
擁護代王的大臣當然推薦孔太常負責主持修史。
孔太常父子覺得他們的機會來了。父子二人看了一眼彼此,旋即兩人朝對方點了下頭。
沒有任何遲疑,孔太常走出列,毛遂自薦主持修史。接著,孔遠出列,說願意幫助孔太常一起修史。
太常丞和少府丞也出列,表示願意修史。
不管是誰主持修史,他的名字將會名垂千史。
周武帝看了一眼孔太常他們,又看了看太常丞他們。旋即又看向站在最前面的劉太師。
“劉太師。”
“臣在。”
“修史這件事情,你總負責。至於修史的其他人,你看著辦。”
劉太師:“……”他就知道皇上又把“爛攤子”扔給了他。
修史雖然是名留青史的大好事情,但是也是一件麻煩的事。劉太師這個人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更不在意自己會不會名垂千史。
“臣遵旨。”
不管是太子的人,還是代王的人,又或者其他皇子的人都想安排自己的人參與修史。
接下來,劉太師沒有清淨日子過了。
周武帝見大臣沒有事了,就讓孫奎宣佈退朝。
下了朝,何相、劉太師和史官去了御書房。
修史是一件大事,得先討論好怎麼修,要從哪裡修,修到哪裡。
周武帝的意思是先從最近的幾個朝代修、修好了,然後再往前修。
何相他們自然贊成。
討論怎麼修史後,何相好奇地問道:“皇上,您怎麼會突然想到修史這件事情?”
“小十說的,他喜歡看史書,見鄭朝沒有留下來多少史書,就問為什麼沒有整理史料,然後編撰成史書。”周武帝笑道,“朕覺得他說的對,便想起修史一事來。”
沒想到修史這件事情是十殿下提起來的,這真是讓何相他們意外。
正在文德殿讀書的趙耀,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周武帝:誰願意當皇帝,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趙曜:雙手雙腳贊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