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章 城外的世界

兩輛軍用吉普在前方帶路,另外兩輛跟在大巴後面。

總共五輛車出了城,朝著執照考試的地點浩浩蕩蕩開去。

城外的水泥路坑坑窪窪,顛簸得很,往外再開出一兩公里,甚至水泥路都見不著了,只有赤土路。

塵土飛揚,五輛車疾馳著,很快經過一片髒臭的區域。

這裡堆放了很多的垃圾,有的堆得比小山還高。

在垃圾堆與垃圾堆之間,不時可見一些草棚,土房子或者鐵皮隨意搭建的破屋。

“這樣的地方都有人住嗎?”

一位女同學趕緊關上窗戶,外面的味道實在太刺鼻了。

“這地方叫做破爛村,別看它又髒又臭,可搶手著呢。”阮福介紹道。

“搶手?為什麼?”

眾人都很疑惑,這個地方可能喝水都是問題,住久了不怕生病嗎?

“濱海市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被運送到這裡傾倒,在垃圾裡常常能找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那都是錢,有時候也有吃的。”

阮福神色有些不自在,在垃圾桶裡找東西吃,這樣的事他以前沒少幹過。

“這些人為什麼不進城裡住?在城裡找份工作不好嗎?”有人很不解。

“城裡找工作那麼好找嗎?流民沒有固定住所,很多崗位都不肯要。”

阮福似乎回想起了一些心酸的往事,“城市居大不易,濱海市裡消費高,工作又不好找,流民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有時還不如外面呢。”

“可外面那麼危險。”

“這裡是危險一點,但畢竟靠近濱海市,只要小心一點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還是不能理解,我寧可在城裡撿垃圾吃,也比呆在外面強啊。”

自幼出生在城裡的學生不能理解破爛村流民的生存方式,阮福懂,卻又不知道怎麼解釋。

周序沒有參與話題,但想起學過的關於人口承載量的知識。

世界樹降臨以後,生態災難頻發,加上一系列的戰爭與人禍,世界各地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急劇減少。

大夏曾有數量龐大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可如今,卻只剩下28個基地市。

有的城市是毀於危險物種的入侵,有的城市則是為了社會資源的集中主動放棄。

簡單地說,就是在數不盡的生態災難面前,國防力量不足以保護那麼多城市的安全了。

大夏奉行集體主義,所以在災難發生後,可以有效的調動資源與人力,所以最後保全了這28個基地市。

而國外的情況就沒有那麼樂觀了。

因為文化傳統的緣故,當生態災難開始爆發,國外政府試圖集中資源的時候,有民眾抗議;

當危險物種開始吃人,國外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呼籲不能濫殺,要殺也要選擇溫和的手法;

當城市開始崩潰,政府試圖轉移居民的時候,又有民眾高呼自由,舉著槍不肯走……

因為種種原因,世界各國人口急劇減少,最終建立的基地市數量遠不如大夏。

大夏創造了一個奇蹟,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存權!

28個基地市,冠絕全球的災後人口數量,使得大夏湧現的命師數量眾多,人才輩出。

可凡事有利也有弊,過多的人口數量加劇了基地市人口承載量的問題。

簡單的說,基地市生存的人類太多了,這必然導致生存環境的惡化,資源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