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次大捷的主要功臣,崑崙派的名聲更是扶搖直上。
原本按江湖規矩,崑崙派只是超一流門派,但武朝百姓不懂這些。
在百姓看來,武朝江湖門派何止萬千,而真正能做到揚威域外的,卻是絕無僅有。
再加上一眾說書人,為了情節需要。
崑崙派搖身一變,就成了老百姓口中的武林第一派!
而各地官府更是接到百姓上書,皆言表彰兩捷大功之人,說白了就是要朝廷表彰崑崙派。
各地父母官接此上書,頓時坐蠟。
原因很簡單,兩次大捷傳出已經許多日子,朝廷不可能不知道訊息。
但朝廷卻是沒有半分表態,這就讓一眾地方官員琢磨了。
歷朝歷代,有三患。
一為民患,即民生、災害、社會矛盾。
二為兵患,即邊關蠻夷,域外之國。
三為武患,即是江湖武人,門派幫會。
崑崙派肯定屬於武患,經此一事,名聲大振,朝廷有所顧慮也是理所應當。
能為官一方的,都是聰明人,不聰明的都死在半路上了。
若是換了平時,大可將百姓上書扣下,現在武朝全境都在為崑崙派表功,在此種種氛圍下,沒有一人膽敢違逆民意。
於是乎,聰明的地方官,就想了一個辦法,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妙筆生花。
文字的藝術是強大的。
地方官上表朝廷的文書中,不約而同的採取了一種格式。
先是把此番兩次勝利大吹特吹。
什麼皇恩浩蕩,陛下慈孝,先皇保佑什麼的,反正能跟皇室沾邊的,都是寫了進去。
跟著,就是說朝廷施政有功,各地長官執行得力,綜合下來,才有此番大勝,主最要還是皇帝英明神武。
然後,就是百姓如何高興、如何擁戴,治下如何國泰民安。
最後,再輕描淡寫的提一下崑崙派,便算是齊活。
(本來是寫了一篇奏章的,駢四儷六,個人十分滿意,寫好後才發現,估計讀者看不懂的居多,只能忍痛刪了。)
朝廷接到上表後,也是有迴文。
先就是表彰各地方官員治理有方,民風仁愛。
又讓各官員號召武林人士學習榜樣,忠君愛國,多多報效朝廷,感沐皇恩。
通篇下來,崑崙派三字一個未見,最多就是以西平州武林大派帶過。
……
皇城內。
姬野心情很好,當皇帝當久了,煩心事太多,難得有如此開心的時候。
皇帝開心,下面當奴才的也好過。
至於皇帝為什麼開心,天子沒講,奴才更不可能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