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當權者接受武朝名號冊封,武朝向其派出機構,以即派出一定駐軍。
其餘內政、外交、軍事皆是自理,接受武朝的指導性建議。
西域就內似於這一情況。
……
第三種,叫自治之邦,也叫自治之州。
保留其國號,版圖歸於武朝,當權者接受冊封王爵。
武朝擁有其外交、開戰等權力,保留其歸屬地當政者的利益與合法統制,高度自治,擁有內政之權與官員任命之權,但需要武朝認可,保留一定數額的軍隊。
相當於是諸侯。
……
第四種完全歸屬就不用說了。
這裡面牽扯太多,即便邪馬臺願意,武朝還不一定敢收,一但激起民變,兩邊都是得不償失。
要完全消化一個國家,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
因為向天笑的這一層關係在,陽士奇的解說的極為細緻,又十分婉轉,還不斷的注意卑彌呼的反應情況。
對於陽士奇來講,在他任禮部尚書以來。
解決了朝廷八大患中的四患。
第一患,吉州武安王府。
一位聽宣不聽調的諸侯,順利的向朝廷表示願意主動讓錦衣衛進入。
第二患,南蕃西南之亂。
其宗教領袖主動要求接受冊封,南蕃王主動上表稱弟,與武朝結為兄弟之邦。
第三患,西域近年來頻頻扣關,西域邊境時常告急。
不曾想,朝廷不動一兵一卒,西域竟然主動歸附成為番屬。
第四患,奧州青龍王府。
又是一位脫立武朝法制的諸侯王爺,如京表示歸服朝廷。
這每一件事,朝廷不僅未動兵卒,更是沒有花費一錢銀子。
說起來都是崑崙派向天笑的功勞,但在史書上絕不會寫某個江湖門派,只會記載這是武朝外交上的勝利。
可以說,陽士奇的禮部尚書大人,是躺在家裡就立了天大的功勞,並且青史留名。
當然,也不能說陽士奇什麼都沒有做,至少在西域的事情上,陽士奇是冒了風險的。
(詳見703章至7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