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失誤不是特別的明顯,劉亦妃多做了一個姿勢,瞬間調整了節奏,跟伴舞又回到了同一個節奏。
在劉亦妃後面的,就是周結輪和宋湘妹了,蔣長生特意到大幕邊上,近距離欣賞了這段表演,只能說有點東西。
氣氛又尷尬又熱烈,非常的好玩。
當小品“水下除夕夜”表演完後,主持人朱君和董青開始串場。
兩人在臺上引經據典,唸詩頌詞,歌頌了一番親情和父愛的偉大,隨後一起說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蔣長生帶來的歌曲,父親寫的散文詩!”
全場的燈光暗下來,一束光打在舞臺中間,蔣長生坐在一個高腳凳上,他手上拿著一把吉他,眼前是一個立直的話筒。
蔣長生輕輕撥絃,略顯平淡但又很舒緩的旋律響了起來。
“一九八四年,莊稼還沒收割完~
兒子躺在我懷裡,睡得那麼甜~”
伴隨著蔣長生溫暖的歌聲,背後的大螢幕上,開始出現一個父親的素描形象,父親抱著懷裡的孩子,看著眼前需要搶著收割的莊稼。
結合歌名父親寫的散文詩,大部分人都明白了,這首歌是一位兒子唱著父親曾經寫過的日記。
“今晚的露天電影,沒時間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縫紉機的踏板~”
這段出來,現場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開始露出追憶的神色,彷彿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
孩子哭了一整天了,鬧著要吃餅乾
藍色的滌卡上衣,痛往心裡鑽
蹲在池塘邊上,狠狠給了自己兩拳……”
一首歌曲,詞和曲是並重的,但是相比較之下,東瀛歌曲更注重旋律,而華國的歌,在詞上面下的功夫更多。
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無疑在詞上面是極好的,寥寥幾句,就勾勒出了當年艱苦的環境,寫出了父親在以前的生活裡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以及對兒子的愛。
極致的歌詞,搭配簡單質樸的旋律,殺傷力很大。
現場很多觀眾,已經紅了眼眶,蔣長生繼續唱到:“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來的散文詩,多年以後我看著淚流不止,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
進入副歌之後,視角從父親的日記,轉到兒子的敘述和感受,視角切換得非常的自然,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和心疼,以及孺慕之情,都很質樸的表達了出來。
現場觀眾已經抹淚,轉播的鏡頭切到哭泣的觀眾,這真不是託,因為哭的是今年表彰的勞動模範。
在一個家庭中,母親的愛往往是顯性和直接的,父親的愛總是沉默而隱忍,有時候父愛容易被忽略,甚至被誤解。
當你領悟到父親對你的愛後,很多時候父親都老了。
在江城的田家,田寬老爺子做了一大桌子菜,他今晚特別的高興,自己大兒子終於要結婚了。
準兒媳婦陸穎已經上門,大家一起吃完年夜飯,坐在家裡一邊閒聊,一邊看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