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親王越是擔心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
遠道而來的大明騎軍大搖大擺地,在清溪城外數里的地方埋灶做飯,鞭撻俘獲的大清戰士,肆意侮辱,讓城頭的大清人感同身受,臉上怒火不斷,可又無能為力等的感覺實在難受。
中午之後,吃過了午飯的明朝騎兵整齊劃一地騎上戰馬,在清溪城外圍轉了一圈之後,就此朝著北方疾馳而去,不用說,那是去尋找大清國境內安扎在各地的女真、蒙古部族去了。
等到大本營接到吳超戰死的訊息時,已經是半個多月以後的事情了,當李天養接到這一封加急密信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覺得它應該是假的,以吳超所部兩萬大軍的實力,就算他們無法勝過大清軍隊,但是自保的話卻是沒有問題的。
“真是混賬玩意兒!”
越是仔細往下看戰報,瞭解吳超他們幾乎全軍覆沒的前前後後,李天養卻越是有些羞惱交加,同時一種深深的自責充斥心田。
李天養知道,之所以吳超在明知實力相對薄弱的情形下,依舊決定要跟大清人做一場正面交鋒,除了是對自己麾下將士實力的信任以外,同時也是為了幫助李天養儘快開啟局面,讓大本營徹底同意李天養的計劃。
作為一直在軍隊當中待著的第一線指揮將領,吳超並沒有因為年歲的增長而漸漸趨於保守、安穩,南洋以西的廣大世界在吳超面前袒露過面容,非洲土著悲慘的現狀讓吳超為其虐心,同時也為華夏百姓們的未來擔憂。
李天養這些年來的佈局,在洪門勢力下所展開的一系列迥然有異的種種制度,同時也讓吳超看到了一個美好的未來。隨著眼界的開闊,知識閱歷的沉澱,越是開始明白封建制度的缺陷、階級之間利益衝突等等,吳超他們很大一群洪門子弟越是深信,只有李天養,才能帶領他們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給他們的後人子孫,創造一個美好而充滿期待的未來。
吳超其實比李天養還小兩歲,可是越是人到中年,他們也會越發認識到時間的可貴,所謂中年危機,讓他們開始一次次努力想要幫助李天養將他們所認為優秀的洪門制度,推廣到更加龐大的地方去,哪怕如此做的代價是需要付出他們的生命,吳超他們也在所不惜。
吳超已經隱隱感覺身體在走下坡路了,這個時代成年人的體力巔峰期,在三十歲左右。為了能在自己還能有一份力量的時候,為洪門做出一些貢獻,吳超發自內心希望洪門能夠變一變他們韜光養誨的風格,露出他們猙獰而兇猛的一面來。
如今李天養突然提出要北上攻打大清地盤的計劃,吳超可以說是舉雙手贊成的,甚至為了這一次出征,他是上竄下跳忙活好久,才獲得了北上出征等機會。
他很不贊同洪門內部那些所謂的穩重派,在明知道大清主力盡數南下的大號機會,他們竟然還瞻前顧後地想要拖洪門後腿,美名其曰是要穩妥起見,可實際上卻是在眼前睜睜葬送著大好時機。
故而,當李天養好不容易說服洪門中高層,同意洪堂一支北上試探大清國內虛實之後,吳超心中卻是早就下定了決心,要為李天養爭取到更多等籌碼,來說服洪門內那些穩重派。
洪堂北上總指揮吳傑搶先一步拿下了最為艱鉅的抵擋北歸大清主力的任務,吳超卻只撈到帶著兩萬大軍侵襲大清國境,盡最大可能破壞、肆掠大清國內之部族村落,削弱其國家底蘊。
這樣做的意義固然不小,若真能完美執行下來的話,從長遠看對於大清的底蘊破壞,不是一二十年就能重新恢復的。可是在吳超他們看來,當大清人已經叩開了大明等國門之後,仿若無人之境的大明北方國土,已然是大清的後花園,以大明朝繁多的人口,就算洪堂和東江鎮的將士們破壞力足夠強大,已經無法阻攔大清強大起來了。
只有在大清國內兵力空虛之際,與大清人決死一戰,最好是能當場將大清代善親王這一支援軍徹底擊潰,那麼軍長吳傑他們駐守北方的兩道防線,足以為吳超他們深入大清的洪堂軍隊,爭取到足夠時間,或許能讓吳超他們兩支深入大清國境的偏師,再無太多掣肘地,將大清王朝的部族根基,一掃而光。
當然,這些只能說是最樂觀的想法和展望,吳超決意與大清代善親王一戰更大的目的,則是希望能夠透過這次戰鬥,讓洪門內部看到大清的空虛,進而同意門主李天養最瘋狂的決定。
雖然,自己這次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但是安先國一部騎兵師的到來,卻在最後關頭將吳超所想要的目的給完成了。
僅憑一支兩萬人的偏師,就能將看起來強大的大清王朝固守兵力逼至此境,而洪堂騎兵師的加入更是讓大清軍隊徹底擺脫,那麼還有誰敢質疑大清國境空虛的事實,誰敢懷疑洪門全軍出動下,不能在空虛的大清國境內立足?
而這一份遲來的喜報中,卻是吳超他們一部兩萬戰士用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李天養稍加思索,便已明白了吳超的良苦用心。
嘴上罵著吳超不懂珍惜生命,平白消耗了洪堂軍隊實力,可是內心當中,李天養卻是為有這麼一群志同道合的追隨者、夥伴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吳師長他們的屍體呢?”
李天養心中五味陳雜,卻也不忘繼續追問吳超他們的遺體問題。
“正由吳奮營長他們帶回來。”
“告訴民政部,我要用最高的禮儀厚葬這群勇士!”
“是!”
“跟話劇社商量一下,出一折與這一戰有關的戲幕出來,讓大家都明白吳超他們的犧牲,並永遠記得他們的存在。”
“是!”
人雖已逝,但是他們精神卻需要有人繼承,同時也要有人去明白他們的犧牲,是為了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