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宅邸裡進裡屋之中,劉氏一家老少十餘口子親人,悄身聚在屋裡,大氣不敢出一聲。
家裡的下人僕從,倍安置在了外間,劉德旺家主下了死命令,不准他們發出一點響動,比劉氏一家人這裡還要安靜。
“都怨你,我早就勸過你了,讓你做事不要冒進,不要貪心,你看看現在搞成這樣,可叫我們接下來怎麼辦啊!”
劉馮氏坐在床頭,護著身邊一大兩小三個兒女,面帶愁容地發起了牢騷,語氣雖輕可卻也將將能讓劉德旺聽的清楚。
“閉嘴!”
劉德旺不耐煩地壓低聲音怒斥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啊?我怎麼知道這南海王突然一下子就反了呢,害得如今咱們生產出來的絲綢沒人採買!”
劉德旺何嘗不是後悔自己野心太大,前面賺到了太多甜頭之後,到後來膽子變得太大,硬是找上沈氏錢莊的東家,以自己家中地產借貸了一萬兩銀子,擴建了一百架織機。
誰承想,這世間變故如此莫測,前一刻還是繁華熱鬧的一片美好景象,轉眼之間卻是人去樓空一片蕭條。
洪門齊心堂、南洋商會各家商鋪接連消失無影,官府嚴查嚴打與洪門有所關聯的各方勢力,甚至不惜傷及無辜進行盤查,到後來整個沿岸埠頭紛紛封鎖,無有船隻能夠出海。
一下子之間,那些金髮碧眼的西洋商人消失無蹤,打扮怪異的東倭來客和琉球海商也是寥寥無幾,最終使得劉德旺自家的織造廠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大批絲綢,因為沒有買主,而囤積在自家的倉庫當中。
“沒辦法了,你們娘幾個收拾家裡的細軟,回孃家躲些時日吧!”
生氣歸生氣,生完氣之後劉德旺也是頹然地對自己的老婆孩子們說。
“那你呢?我們走了你怎麼辦?”
劉馮氏聽聞此言,擔憂地問道,好歹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們兩口子相處多年的親情不是假的。
“我留下來解決家裡這些麻煩,一個大男人總得有些擔當不是?自己惹出來的禍自己處理唄!”
“孩兒他爹,實在不行,咱們就將這些地產全給他們得了,只要你人在,咱們至少還有盼頭!”
之前的抱怨,最後還是敗給了擔心丈夫安危的心情上,劉馮氏咬牙忍痛說出一個最不願意面對的解決方案出來。
“你就安心帶著孩子們出去避避,家裡的事我自有分寸!”
劉德旺瞪了劉馮氏一眼。
“五福!”
“老爺!”
“你去開門,請外邊幾位客人進大廳等著!”
“是!”
“六福!”
“老爺,在呢!”
“等外面那些人全進屋裡以後,你陪著夫人她們走咱們家後門,送她們去馮家呆上一段時間!”
“是!”
如此場景,不僅僅只發生在蘇州府一地,而是江浙一帶商業繁華地段,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埠頭封鎖,不僅僅只是影響到了他們這些商人、工廠作坊主們,因為江南一帶大量的土地改變了它們的用途,從生產糧食變成了桑麻之地,使得原本的魚米之鄉,現在反而需要從外地運送糧食進來。
而在如今的江南一帶,糧食採購渠道有兩塊地盤,一塊是逐漸開發出來的湖廣一地,那裡漸漸取代了江浙一帶魚米之鄉的名號,成為如今大明朝名副其實的糧倉所在;另外一塊,則是來自洪門掌控的大元島、呂松群島。
大元島和呂宋群島的面積看起來似乎不大,但是洪門本身的人口也不是很多啊,加上洪門農業部門推廣出去的種種高產作物和先進的糞肥灌溉技術,以及這兩地本身適宜的氣候,卻也讓洪門地盤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放在以前,大家自然是不用太過擔心,原本的農戶們因為租稅太高,紛紛轉變職業變成了工人,大家依靠在工廠作坊裡做工,或是在碼頭賣賣苦力等,也能賺錢養活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