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四十七章 籃球天皇

閔聰達很少中場休息的時候來快船更衣室瞭解情況。

要麼是以前他對勝負不關心,你們愛怎麼佈置怎麼佈置,我管不著。

要麼是現在快船實力強了,大部分比賽半場都是領先,到了第三節更能一波將對手打垮。

中場怎麼調整,快船球員和教練自己心裡清楚。

大部分NBA比賽,除了季後賽、總決賽的關鍵戰,上半場一般都是用來熱身的。

球員們需要一些出手、跑動,找到自己的狀態,尤其是投手。

所以經常會出現上半場難解難分,第三節奠定優勢,第四節一波帶走的情況。

越是強悍的球隊,越會把握住上下半場體能、戰術、出手分配的不同,調整好比賽狀態,一舉將勝利拿下。

就好像跑長跑,理論上來說,我一開始猛猛衝刺,到最後慢慢跑,和一開始慢慢跑,最後猛猛衝刺,跑完時間可以是一樣的。

可實際情況是,除非實力高過對手兩個檔次,沒有人會傻到一開始就衝刺,因為人不是機器,人需要熱身,需要出狀態,需要在勻速跑的過程中運用策略,緊跟對手,儲備體能,在最後時刻一決勝負。

快船作為拿到兩個總冠軍的球隊,這種比賽節奏和感覺是絕對沒問題的,不過今晚是雷霆不按套路出牌,同時快船的應對並不是太好。

雷霆上來就仗著自己體能好猛衝,快船有些準備不足,應對也做的不好,在跟節奏的情況下越打越亂,陷入了劣勢局面。

眾人看到閔聰達來到更衣室,心裡清楚斯瑪特先生肯定是對大夥的表現不滿意。

今年的斯瑪特先生和過去明顯不同,以前他對球隊勝負並不在意,輸了鼓勵,贏了反而臭臉。

今年或許是三連冠的誘惑實在太大,斯瑪特先生的勝負心也開始重了起來,經常參與到球隊決策中,指手畫腳,出謀劃策。

只不過每次他說的都對,策略、戰術,總是能一針見血,就是想要完美的執行,有些困難。

如果不是快船這樣人人高水平,凝聚力強的球隊,閔聰達的很多策略是執行不下去的。

當然,自從斯瑪特先生開始參加AAU的業餘比賽,可能是精力受到影響,他指手畫腳的次數顯著變少。

偶爾提幾個意見,都是方向性的,很少做細緻的安排,他願意相信球員們在球場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今晚對陣雷霆,球隊少了哈登,進攻端缺了一角,打得有些吃力。

邁克馬龍上半場分神,沒有好好佈置防守,導致球隊落了下風,後面就一直被壓著。

馬龍想在中場將功補過,對著白板寫寫畫畫,要求改變球隊的防守策略,第三節開局用緊逼防守搶球權。

這種改變在NBA比賽中很常見,所謂亡羊補牢,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上半場我防守不好,下半場我加強唄。

上半場那套策略不管用,我下半場就換個策略,或者戰術上玩不出花樣了,就在強度上做文章。

這也算是NBA教練的幾個老藥方了,甭管這藥方老不老,一直有人用,說明是有效果的。

快船球員提升防守強度,集中注意力,打壓雷霆的進攻,方向是正確的。

但閔聰達對邁克馬龍的這種調整方式不是太滿意,防守調整還是被動的,進攻上對轟才是王道。

於是他橫插一嘴,道:“邁克,與其加強防守,我認為還不如在進攻上做更多的文章。我們本來在局面上就陷入了被動,如果強調防守,只是陷入更深的被動而已。我們還有兩節24分鐘的時間去和對手較量,你們能在24分鐘的時間裡都保持高強度的盯人、包夾防守嗎?”

“能。”

“……”

快船球員幾乎異口同聲,因為他們真的能啊。

幾個主力,加上替補,體能狀態都在巔峰,正是小夥子不嫌累的時候。

半場高強度防守有什麼了不起的,咬咬牙,一場48分鐘高強度也不是問題。

場面一度尷尬,邁克馬龍忙出來打圓場,道:“呃…我認為加強進攻,也確實是扭轉局勢的關鍵。我們要在24分鐘時間裡打出更高的效率,我認為,呃…呃…要善用錯位,用小打大解決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小個陣容,你說是不是泰倫?”

馬龍今天腦子裡都在想著那篇文章,他突然想到文章的精華部分,就是關於戰術中錯位後的小打大。

NBA的進攻戰術發展到今天,戰術套路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給球員創造好的得分環境。

最完美的戰術結果自然是空位,其中籃下大空位是最好的,也最難出現。

中距離、三分球出現空位,也是很好的戰術結果,球員的命中率會高很多。

但隨著NBA球員越來越高越來越快,進攻時間越來越緊湊,想要透過戰術跑出空位越來越難。

所以有時候,能讓球員獲得一次出手機會,這個戰術套路就算成功了,進不進要看球員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