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麥秸、棉花茬、豆子稈、紅薯秧都在分配之列。家裡人多,但是壯勞力工分一個沒有,分配的麥稈,稻秸肯定不夠燒。
李和看著那幾間要塌的土屋,欲哭無淚,沒有一點人生豪邁,重頭再來的勇氣。
三間土屋住著七口人,不知道李兆坤盲流到哪裡去了,現在也就母親王玉蘭帶著老大李梅和老么睡一間,他和老三老四一間。
李和在這裡度過了可憐的童年,一點都不懷念這童年回憶,吃不飽穿不暖的記憶,那是腦子抽瘋的人才能稀罕。
他感覺任務艱鉅,要改變居住條件,要改變全家條件,要給大姐嫁妝,弟弟彩禮,都需要去賺錢。一分鐘都不願意等下去。
家裡亂糟糟的光景,多看一眼都覺著糟心。
俗話說得好,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他決定不能再坐以待斃了,小崗村說不定都偷偷大包乾了。
他要闖一闖,單憑在大隊幹活掙那點工分,老李家將永遠貧困無翻身之日。
心裡迫不及待的想著去賺錢,哪怕為了明天不再吃苞米糊糊啊,都要去去跑跑縣城,看看能不能有好路子。
感慨空氣中都是錢的味道,可是對於他而言,手中的鈔票確實遠比清新的空氣重要啊。
他把么妹放在地上,站起來把磨尖的鐵絲彎鉤串上蚯蚓,這簡直就是釣黃鱔神器。
雖然不會伺候莊家,可釣黃鱔,抓泥鰍摸魚,這些偏門活,李和都是無師自通,他認第二,真沒人趕出來爭第一。
扛著鐵鍬,手裡拿著黃鱔鉤,帶著么妹出了門。
“提簍給哥唄。”看著後面雙手提著簍子的妹妹哼哧哼哧的走著路,李和一張心疼。
“阿果,我拎得動。”
“恩,那走慢點。”
低頭就看見了好幾個黃鱔洞,這個壩埂泥土比較硬,連黃鱔鉤子都不需要用,直接往進口洞裡嗆水,不一會黃鱔就從出口洞裡驚慌的出來了。
他不慌不忙,大拇指和食指同時用力,一條足有三兩重的黃鱔被單手掐了出來。
老五看到哥哥抓到了黃鱔,興奮的送上了簍子。
這個年代沒有農藥汙染,吃這玩意的又少,奶奶個熊,個個都快成黃鱔大仙了,隔以後能挖出一條六七兩的黃鱔,都能上新聞,一會就整了七八斤,簍子算滿了。
“抓的真多。”老三李隆送完柴回家,也過來了。李隆不知道為什麼從小到大就怵李和,從不敢在面前咋呼。
“你把這些簍子送回家,帶空簍子回來,也把么妹帶回去,現在出太陽了,太陽毒。”李和抬頭看看天,估摸十點左右了。
“阿果,不熱。”滿頭汗水的么妹還是很興奮。
“聽話,跟小哥回家。”李隆也沒廢話,直接一手抱起了么妹,一手提簍子。
李和把旁邊的河溝子攔了個壩,水排幹,裡面鯽魚,草魚,甚至還有部分鬍子魚在稀泥窩裡亂蹦,扒開石頭縫還有毛蟹。
這次真是發財了。
“磨蹭什,趕緊過來,把魚先撿起來送回家,大魚用水養起來,不要把魚鱗刮破了。”看著跑過來的李隆,李和還嫌他速度慢。
“小魚讓大姐中午熬魚湯,吃不完的曬魚乾。”李和看著自己渾身的汗,索性清手,直接把襯衫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