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大包乾的啟示下,許多供銷企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的試點。江浙滬地區執行的早,效益明顯,比如布票這時候基本名存實亡,魔都在1982年試著開始敞開供應肉類。說白了,企業也不堪重負,嘗試著擺拖那種吃大鍋飯的模式。
但是這種改革也是艱難的,它要打破多年形成的“大鍋飯”、“鐵飯碗”,會觸動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李和說,“這變化可真大啊”。
“當然大了,大前門的鳴春飯店以前多牛氣,還不是讓給承包了職工集體經營,後面那啥,中街餐廳、人民、華味、新賓和長征這幾個個國營飯店也被承包了。以前是東方紅飲食總店管著的,虧的他爹媽都不認識了。沒辦法才承包出去的。不過裡面矛盾就大了”,壽山說完又嘿嘿笑了兩聲。
李和不懂這裡面的道道,只得好奇的問,“承包了,見效益了,不是好事嗎?”。
“對一部分人是好事罷了,包乾可是肥缺,不爭個你死我活不算完。你想想,大家以前不管什麼差,幹多幹少一個樣,都是大體一樣工資。可有些人承包上了賺了大錢,有些人承包不上,不說賺錢,可能工資比以前還少了,這不就有矛盾了嗎?大抵就是利字當頭。而且這階段各個來吃飯的都在討論‘以工代幹’,以前能蹦躂的,都蹦躂不了多長時間了”。
以工代幹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在國企廣泛實行的一種人事用工管理體制,上位講究的不是學歷、能力、技術,不少人是依靠武術全能,youcanyouup。
李和覺得很正常,不會抱有聖母心理,覺得冤冤相報何時了,再說跟他也沾不上關係。
“反正是越來越好的,你加把油,咱不光要走京城開上十家八家飯店,咱還要在全國開連鎖”,李和不知道壽山能不能活到那時候,不過這確實是他心裡的藍圖,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餐飲要想連鎖就要標準化,形成規模複製,更需要複製經營模式與優勢競爭力,形成複製的標準化,從而達到優勢擴張的目的,例如麥當牢,肯德雞這種。
壽山把自己的閨女和女婿喊過來,做了一下介紹,“我這女婿手腳也勤快,就是太實誠,一點都不隨我。”。
付霞嘴巴快,“那是你女婿,哪能隨你。”
壽山閨女與付霞處的熟悉了,指著付霞笑著說,“就你一個會說實話”。
壽山閨女自小養在農村,姓都改了,叫周萍,三十來歲,跟大部分農村婦女也沒什麼區別了,只是怎麼也掩飾不了身上那股利索勁,短短几分鐘內,擦桌,掃地,燒飯,炒菜,麻利的簡直讓人折服。
因為預防有客人,中午忙不開。
所以李和這頓中午飯又提前吃了,周萍大概是想展示手藝,親自下廚,壽山在一旁樂呵呵的看著。
李和第一次見識到了粉蒸肉的做法,一直以為裡面的粉是麵粉,結果一看居然是糯米。
只見周萍把早就浸泡好的糯米加入八角、茴香現炒,炒出來馬上打碎,顆粒有粗有細,再加入料酒與上好的豬肉混合均勻,放入蒸籠裡蒸。
壽山還不忘提醒,“粉不要和的太乾,要帶足油量”。
等端上來的時候,李和嚐了一塊,突然覺得,真是白下了那麼多年的館子,從來沒吃過這麼細膩的粉蒸肉,肥而不膩,真真的好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