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柿子對禮部多熟悉,而是在這方面,他比李行周強。
禮部跟其它五部一樣都下設有四司。
禮部司乃是禮部四司之首,是以又被稱為禮部主司,每歲科考之事都是由這一司總攬其事。
負責報錄的書吏看在那張五貫錢的份兒上也沒難為李行周。
爽爽利利的便將報錄名冊取出來讓李行周填報。
李行周帶著心思的去翻看名冊前面內容。
書吏立馬去制止,結果被柿子瞬間又塞了兩貫錢,給拉到一邊談風月去了。
這一翻名冊,李行周才明白形勢不容樂觀到了何等程度。
在他之前,這本申請補為鄉貢生的名冊上至少已登記了近七百人。
這就意味著至少有七百人懷著跟他一樣的心思。
要知道,如今不過七月,到明年二月科舉考尚有七個月的時間,七個月的時間裡這本名冊上又得新增多少人?
真是想想都頭疼啊。
而且7個月,估計四個人在洛陽都要餓死了。
而且更讓人不輕鬆的是,柿子剛才在門吏那裡已經得了確實的訊息。
每年鄉貢生的增補並不是等額。
也即是說並不是多少鄉貢生不能來科考便補夠多少個名額,而是最大定額不得超過百人。
按往年的慣例,主考官們為了避舞弊之嫌,甚至會刻意壓低名額。
朝廷給的這一百個名額能補到七十便已是極限了。
照目前名冊的情況來看,到最後至少也會有千人以上申補鄉貢生名額的,千多人爭最多七十個名額,這壓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李行周不動聲色的登記完畢後,要拉過柿子轉身要走。
也許是柿子跟書吏談風月談的太默契了,書吏於是隨口點撥了一句。
要想補中鄉貢生參加科舉,似這般登記後就回去死等是萬萬不成的。
終究還是要有人舉薦到本司郎中那裡才成!
禮部司有三位主官,一正兩副,正職為郎中,兩位副職都是員外。
,這書吏口中的本司郎中指的自然是那位正職一把手了。
至於這“有人舉薦”的“人”是指什麼人,大家就彼此心照了吧!
李行周謝過書吏後出了禮部及皇城,一路直接回到了賃房處。
尋崔白義不遇,禮部主司報備的事情又已經做完,李行周眼下竟然沒了短期內必須要做之事。
“彘哥兒,要不咱們去洛陽的花街柳巷轉轉。”
“聽說洛陽有四萬個妓家喲。”
柿子依舊沒心沒肺的戳了戳李行周。
鬱悶的李行週一腳踹了過去。
常規法門已經用完,形勢已到山窮水盡。
但心思徹底靜定下來的李行周開始深深的思考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他該怎麼在毫無助力的情勢下,單槍匹馬搏出名滿洛都的聲名?
洛陽北城,冠蓋盈滿京華!
北城街頭,斯人李行周孤獨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