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人寒心的是,一日不中,誰知道這樣的磋磨還得持續多久?
什麼時候才能有出頭之日?
一年又一年的趕考。
一次又一次滿懷期望後的絕望。
這樣的心路歷程不啻於十八層煉獄,真是能把人折磨到發瘋的。
因為這些緣故,如今的洛陽士林都充滿了躁動不安的氣息。
這些日子裡,洛陽那些個鄉貢生們喜歡聚集的在王家院中中。
酒漿賣的分外快,越是性烈的酒就賣的越快。
就在鄉貢生們惶惶不安的焦躁中,在那個堪稱最漫長的夜晚終於過去。
天際露出魚肚白時,放榜的日子終於到了!
這天早晨起來,李行周梳洗完刻意換上了一襲不曾穿過的月白新儒服後。
方才出門匯入浩浩蕩蕩的鄉貢生洪流,向貢院而去。
周承唐制,貢生分為兩類,一類為鄉貢生。
都是由武周朝廷直轄的三百六十州拔解選貢上來的。
除此之外尚有一類賓貢生。
顧名思義,這些是由八百羈縻州及扶桑、新羅等國貢來參加科舉的。
鄉貢生們皆為唐人無疑。
但那些個賓貢生就五花八門了。
新羅、扶桑的較為常見,龜茲、高昌偶爾也有,甚或還有遠自碎葉而來的。
當然賓貢生裡面斷然少不了那些在整個唐朝極為有名,遠自波斯國而來的胡人了。
所以唐時的科考雖然是為大唐朝廷選拔人才。
但若論其規模和考生來源,卻實實在在是一場涵蓋了東亞和中亞的超大型考試。
因為這個緣故,此刻李行周匯入的貢生洪流中就不僅有黑頭髮黑眼睛的唐人。
還有那些深鼻高目,乃至頂著一頭金髮的胡人,浩浩蕩蕩,五花八門。
要說相同之處,唯一的就是不管這些個貢生們從那裡來。
又是什麼樣的膚色髮色,在今天這個時刻穿著的都是一身漢衫儒服。
有唐一代,每次的新進士放榜都是京城的一大盛事。
尤其是放榜之後的賜宴、題名、新進士們跨馬遊街。
選探花郎遍遊京中名園尋訪名花等等舉動都可謂是舉城同歡。
眼見著貢生們在北城的街道上逐漸匯成了洪流。
見多識廣的洛陽百姓也就知道這又是新一度的放榜之期到了。
當下不說那些個閒漢們。
便是許多正經百姓只要是手頭上沒什麼要緊事兒的也都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