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雖然並不禁絕民間服黃,但明黃卻只能是皇家專用,任何人僭越不得。
這幾塊覆蓋著告示欄的明黃錦緞代表的便是天子的威嚴。
眾貢生們注目於此,鼻息都不約而同的粗重了幾分。
當那幾塊明黃錦緞終於被取下時。
儘管貢院裡有很多小吏在維持秩序,但場院上還是亂了。
這時,沒有多少士子還能保持洵洵儒雅的氣度。
雖不至於抗膀子踢腿,卻是能往前擠的都往前擠。
李行周掛心著結果。
也就沒像那些個這時還能做到慎獨計程車子那樣自覺的避往一邊。
而是順著人潮往榜單處湧去。
初春二月,正是春寒料峭的時候。
饒是如此,李行周到了榜單前時也已滿頭大汗。
但這時他卻顧不上掏出汗巾子擦拭,抬眼便往進士科的放榜名錄上看去。
狀元……不是他
榜眼……也不是他
探花
第四名
第五名
……
……
本次科舉進士科的錄取名額還算是多的,雖然不足滿員的三十人。
卻也不像最變態的那次只錄取了十七人。
今次科舉進士科共取中貢生二十七員。
在這很快就將遍傳天下的二十七人名錄中……
沒有清河李行周的名字。
連一個姓李的都沒有!
任著額頭的汗珠流淌。
李行週一個字一個字的將榜單仔仔細細看了兩遍。
從狀元到最後一名。
沒有!
再從最後一名倒著往回看到狀元。
依舊沒有!
又第一遍看完,李行周先是有些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