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士,你看,好像是吐蕃人要發動總攻了!”
此時王元吉的聲音都有些發顫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吐蕃人,如果沒點懼意那也太不正常了,
“抓緊你的旗!!”
李行周厲聲訓斥著王元吉。
他虎目放光,腦子裡突然出現了一種瘋狂的念頭。
面對來勢兇猛的吐蕃人,恐怕守是守不住了。
然而下一刻,一聲尖利的長嘯破空而起。
吐蕃們出現的變化,頃刻間便讓唐軍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騎兵,永遠是利攻不利守的隊伍。
速度與強大的衝擊力,是他們賴以馳騁沙場的資本。
而對吐蕃們來說,缺乏統一制式裝備的他們並不擅長打硬仗。
反倒是度與個人戰鬥技巧是他們更引以為自豪的。
對李行周來說,面對這樣的吐蕃軍隊,他並不害怕。
散兵遊勇式的戰鬥方式,註定了他們即使人數再多。
也很難真正揮出叢集作戰的威力與效力。
與步兵不同的就是,步兵作戰,需要每一名戰士緊密依靠,每一次刺擊砍殺,都有著固定的節奏。
士兵與士兵之間的聯絡頗為緊密。
如果是重灌步兵,他們之間緊密的程度甚至連風都吹不過去,數以千計的重灌步兵。
可以在戰場上結成一道鋼鐵長牆,任你千軍萬馬也極難撼動。
而騎兵,卻註定是分散的。
即使是度最慢最講究陣型攻擊的重騎兵部隊。
也不可能將兩個騎兵以肩並肩的形式緊密圍攏在一起。需要度的地方,就需要有空間。
一千人的騎兵部隊,比起一千人的步兵部隊,所需要的活動空間,往往是後者的四到五倍。
這種對空間的要求和戰馬的動態性質。
註定了具有強大沖擊能力的騎兵不可能成為最好的防禦牆。
每兩匹馬之間的空隙,都可以成為對方騎兵穿越過去的最好縫隙。
所以,即使面對吐蕃組成的包圍圈。
李行周依然有信心依靠自己部隊強大的衝擊能力迅開啟一條缺口衝殺出去。
他不怕被圍,僅僅是有些不甘心而已。
然而,那一聲長嘯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尤其實在右軍已經混亂的情況下,吐蕃人可以輕而易舉的開啟一個缺口。
李行周心裡清楚得很,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薛楚玉的中軍身上,那根本就太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