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將軍萬歲!!!”
新兵嚴挺之忽然大吼起來。
他是進士出身,但是身上總帶著一股草莽氣。
後面反應過來的新軍全體士兵,在那一刻同時發出了這一聲震天裂地的大喊。
這一聲喊,撕裂蒼茫,震撼天地。
呼囂出所有新軍士兵心中最強烈的鐵血豪情與對李行周的深深崇拜。
那一刻王行儉王行衍驚駭地張著大嘴,口中的鬆糕,啪的一聲震落在地。
因張守珪的那個收錢決定、嚴挺之的惡搞行為所導致的蝴蝶效應。
在這一刻,終於萌芽初現。
......
嚴挺之(673—742),唐華陰人,名凌,字挺之,以字行。
少年好學,氣質高雅清秀,舉進士並擢制科。
曾任右拾遺。
玄宗開元中任給事中,典掌貢舉,時號平允。
因冒犯宰相李元紘出為濮、汴二州刺史,後累遷至太府卿。
張九齡用為尚書左丞,知吏部選,被李林甫所排擠,貶洛州刺史。
後又詔歸東京(今洛陽)以為員外郎詹事。
鬱郁而卒於洛陽,年七十餘。
嚴挺之沒什麼名氣,但是他的兒子嚴武就不一般了。
嚴武(726年—765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人。唐朝中期大臣、詩人,初為拾遺,後任成都尹。
兩次鎮蜀,以軍功封鄭國公。
永泰元年,因暴病逝於成都,年四十。追贈尚書左僕射。
嚴武雖是武夫,亦能詩。他與詩人杜甫友善,常以詩歌唱和。《全唐詩》中錄存六首。
嚴武與杜甫的關係極其密切,比如寶應元年四月,肅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嚴武入朝,杜甫送別贈詩《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在成都,他帶著僕從和酒肉來看望杜甫,杜甫寫道“竹裡行廚洗玉盤,花間立馬簇金鞍。”
嚴武邀杜甫作其幕僚時寫道:“莫倚善題鸚鵡賦,何須不著鵔鸃冠。”
這裡運用了典故。漢末詞賦家禰衡,文思敏捷,曾即席作《鸚鵡賦》,一揮而就。
嚴武以禰衡的故事,勸杜甫不要單純以文才自恃,應該走做官的道路,力求充當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杜甫則寫《嚴中丞枉駕見過》一詩:“扁舟不獨如張翰,皂帽還應似管寧。”
以張翰(晉時人,字季鸞,遇見不相識的賀司空(循),談得投機,沒告訴家人,便登上賀氏的船,同去洛陽)、管寧(東漢時高士,字幼安,於靈帝末渡海避亂至遼東,常戴皂帽,穿布裙,坐木榻,隱居多年,屢徵不出,世稱賢者。)
婉言謝絕,是說我的行蹤飄泊不定,當效張翰那樣自由,效管寧避亂他鄉過隱居生活。巧於用典,言其情愫,寓意稱妙。
杜甫居成都期間,嚴武數度勸其出仕,杜甫婉言謝絕。
後來,因感其誠意,友情難卻,入嚴武幕府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
此後二人詩作往來頻繁,嚴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適之外的又一知音。嚴武稱杜甫為“杜二。
喜歡大唐第一主播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主播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