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一旦得志,有怨報怨,有仇報仇。
而這一切,都藉為新帝登基掃清障礙之名而進行著。
......
對於武則天稱帝的念頭,狄仁傑自然也早看了出來。
對於武則天,狄仁傑心中有一種很矛盾的心態。
狄仁傑忠於大唐,但他的這種忠,不是忠於李唐一家一姓,而是忠於整個大唐國度,所以他對武則天稱帝並不排斥。
在狄仁傑看來,誰當皇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國家依舊平穩、強大,這個國家的萬千黎民百姓能夠太太平平地過日子。
而目前來說,確實沒有人比武后更具備統治這個龐大帝國的能力。
然而,他又清楚地認識到,幾千年來都是男子當國。
武后稱帝將比男人改朝換代阻力更大。
所以她若以太后身份統攝大權實是最好的選擇。
一旦她想稱帝,就不可避免的要實施殺戮,從而必然對這個國家造成莫大的損失。
從他個人來說,他忠於這個國家,也折服於武后的魄力,因此忠於武后這個人。
他擁戴由武后來統治這個國家。
但國家已在武后的統治之下。
他對武后非要爭得皇帝這種尊號和採取的一系列手段並不認同。
同時,他更清楚,武后年事已高,一旦武后過世。
這個帝國終究還是該回到李唐宗室的手中。
如果由武氏繼承這個帝國,必將為這個帝國釀成更大的動盪,原因是武氏子孫中沒有一個堪為一國之主的人傑。
另一方面,李唐已歷經三代帝王,對大唐的統治根深蒂固。
這種影響絕不是武后這個李家的媳婦稱帝區區數年就可以抹殺的,哪怕她殺戮的再狠也不可能,除非給她三五十年的時間來統治這個帝國。
用至少十年的時間培養一位繼承人。
可她還能活那麼久麼?
狄仁傑輕輕吁了口氣,忽然想起前幾日太平公主設宴相邀的事來,心中不由一動。
“李唐宗室不興,想要振作宗室的,都被陛下殺光了,但是……太平公主作為陛下最寵愛的女兒,卻沒有被陛下看作一個威脅,這就是‘燈下黑’了。”
“武三思與廬陵王怯懦平庸,皆非大才。”
“數遍李唐宗室,如今只有這位太平公主頗具才幹。太平邀老夫赴宴,諸相作陪,看來她是有心涉足朝政了,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武后謀取帝位,不得不倚仗武氏一族,太平爭權,所恃者也只能是李唐宗室,如此一來,她就得盡最大可能保護李唐宗室。”
“那麼……李室復興便有了一線希望……”
狄仁傑想到這裡,暗暗地點了點頭,心中已然拿定了主意。
......
大周朝建立了。
武則天追封五代,整個親族雞犬升天。
由於武則天自己都有六十七歲高齡了。
武家已沒有她的長輩,平輩的早被她殺光了。
所以便大封其侄及侄孫為王。
武三思封梁王,武承嗣封魏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攸歸為九江王,武攸望為會稽王,武懿宗為河內王,武嗣宗為臨川王……
武氏諸姑姊妹皆封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