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順手震懾一下投降秦國的月氏人。
趙佗盯著眼前的貴霜翕侯,目中充滿淡漠。
貴霜翕侯哆嗦著嘴唇,感覺這位上將軍看他的目光,就像在看一個死人。
“翕侯,你可知原上之草,乃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東西。今日一把火燒盡,待到明年春雨一落,這裡又將再次變成一處青綠草原。這一點,你可明白?”
譯者翻譯之後,貴霜翕侯顫顫巍巍的俯首說道:“明白,上將軍說的是!”
“嗯,你去吧,莫要耽誤時間。”
趙佗淡淡開口。
貴霜翕侯這才如釋重負,帶著滿頭的汗水退下。
陳平讚歎道:“上將軍這麼一弄,日後月氏人更加不敢反叛我大秦了。一旦打起仗來,咱們一把火下去,他們不管輸贏都是損失慘重,做事之前更得考慮一下了。”
趙佗面容平靜。
火燒草原,在歷史上一直是漢民族對抗北方遊牧之民的一種防禦手段,特別是到了明朝更成為一種對付蒙古人的定製,幾乎年年實行。
明人所謂“每於冬初,命將率兵出塞燒草,名曰‘燒荒’,乘風縱火,焚燒野草,以絕胡馬。另於要害之處,毒其水草,虜不敢侵。人飲水即死,馬食草即斃。”
燒荒,投毒,是明朝對付草原的兩件套。
趙佗自是沒狠到投毒下藥,那事情太歹毒,而且明軍也時有翻車的案例,所以還是純放火的好,至少對秦國造不成什麼反噬。
陰山以南是北河,北河以南是大河,再往南是庫布齊沙漠,這三個巨大的阻隔帶,使得大火再怎麼猛烈也不可能燒到賀蘭山和秦國本土去。
東邊數百里外是秦國雲中郡,中間有大片的湖泊和陰山山脈阻隔,甚至邊境上還有故趙國的長城橫亙,所以也是安全的很。
秦軍步卒則是在北河附近紮營,如果大火南向,他們也可以立刻透過舟師過河,所以也很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趙佗才會選擇縱火以絕胡虜。
而且他此番放火併非全是從戰略上考慮,而是基於戰術。
此方火起,頭曼單于必然六神無主,慌忙帶軍回援,狂奔數十里而來。
這,就是秦軍破敵的機會!
“上將軍剛才那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細細思來,可真是有意思的很。”
一旁,陳平還在咀嚼著那句古怪的五言俚語,感嘆上將軍說的每句話都是這麼的有深意,讓他所得匪淺。
趙佗點了點頭,看著秦軍騎兵和月氏騎兵殺向遠處毫無防備的頭曼城。
“草原上的遊牧之民,也像野草般燒之不盡,吹之又生,一個部族被消滅了,又會有新的部族崛起,想要徹底的免除北方胡患,還是得靠中原自己強大才行啊。”
頭曼城中,有火光點點。
趙佗眯著眼,低語道:“不過這一把火下來,足以為大秦贏得數十年的北方安寧,值了。”
……
黑夜即將退去。
在南方的戰場,廝殺聲在逐漸衰減。
秦軍在軍營外灑下了許多鐵蒺藜,又挖了陷馬坑,壕溝作為防禦手段。
導致匈奴人發動的這場夜襲,甚至比之前攻打秦軍卻月陣的時候還要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