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公叔闊為晉國設計的霸業方略之一,之二就是韜光養晦圖謀志國,二者成其一,便可問鼎中原。
此計伍算在看過晉國水軍之後已有洞悉,現在公叔闊藉口為了梁國為天子,顯然是欲蓋彌彰。
但轉念一想,伍算此番出來是為砡工派謀取實惠的,要是空手而歸,非得被掌門數落一頓。想到這裡,伍算接著說道:
“造船之事不過舉手之勞,但不知晉王何以為資。”
聞聽伍算鬆口,晉王臉色略浮喜色:
“只要大師開口,本王絕不吝惜。”
晉王誠然接受,此時公叔闊接話說:
“大王且慢。”
“相國有何不妥。”晉王質疑。
“待老臣問於伍算大師,大王再答應也不遲。”
“既如此,相國請。”
公叔闊擔心伍算獅子大開口,遂是打斷晉王。思釀片刻,公叔闊單刀直入挑明瞭話題:
“伍算大師若要酬資,唯兩物不可取,其他金銀珠寶美女,桑田阡陌儘可取用,只要大師寶船能夠載走,老夫絕不阻攔。”
“相國但說無妨,老夫願聞其詳。”
“一者鐵器,二者煤石,此二物大師不可取外,其他寶器儘可相送。”
“嘶……”伍算頓感棘手,他要的無非就是鐵和煤,公叔闊不給,讓他怎麼交代:“相國唯獨不讓取此二物,是何道理呀。”
“鐵乃金中致精緻銳之物,受制於人豈不反受其害。”
“煤石又何故。”伍算追問道。
“煤石可煉精鐵,勝木炭二十倍,此二物若是流與他國,豈非作繭自縛。”
“老夫只求煤石,如此可否啊。”伍算退而求其次。
“亦不可。除此二物,其他任憑大師盡取。”
公叔闊寸步不讓,這讓伍算束手無策。
他此行出山就是替砡工派物色煤炭和鐵礦,之前去了志國、鹹國都打聽過,同樣管制森嚴,根本就不讓買。砡工派總部地域狹小,既找不出鐵礦,也找不出煤,在鐵器逐漸走俏之際,砡工派內部一直謀求更高的精鐵技術,因此需要長期大批次供應鐵礦和煤。
在生產力和技術低下時代,礦產資源絕大多數都深埋於地下,極少有露天礦場,即便有,也非常少。能夠被發現,基本上都是偶然發現,並沒有出現較為專業的探礦技術,基本都是憑運氣。
晉國到目前為止,就發現若干大型鐵礦,煤礦並不多。而鄰國志國為什麼兵強馬壯,究其根本志國鐵質兵器數量更多,志國擁有首屈一指的大型鐵礦就有五座,煤礦三處,小礦二十處以上,位列各國之首。
鐵礦多,煤礦多,就意味著裝備有了代差,一交手就能分出高下。晉國勵精圖治隱忍至今,就是在秘密囤積鐵質兵器,待到有朝一日殺志國一個措手不及。
於是鐵、煤不光在在晉國嚴格管制,其他諸侯大多如此。
當年西海四國為何慘敗於衛國,就是西海四國沒有一處鐵礦,衛國僅僅裝備四萬鐵質兵器的重步兵,和一萬鐵器精輕騎兵,就牽制了四國二十三萬輕步兵,效率不可謂不高。
當然,用兵方略也很重要,打仗最終打的還是人。
公叔闊一斤鐵,一塊煤都不給,當然也是有考慮的。
伍算既然願意給晉國打造戰船,要價就不會低,如果敞開了讓伍算拿,損失存貨事小,暴露晉國戰爭潛力和鐵產量事大。如果被志國掌握到晉國煤鐵的產量,就有可能先發制人打擊晉國,公叔闊作為晉國總設計師,當然不能不防。
這樣一來,伍算的算盤也就落空了,但公叔闊還想讓他替晉國打造戰船:
“伍算大師,為何非要煤、鐵,其他錙銖何以不入公之法眼。”
“此乃掌門所託,老夫也甚是為難,此番出來已逾一年,卻毫無所獲,老夫有何面目去見掌門。”
砡工派門規森嚴,掌門是砡工派最大首領,但凡砡工派子弟必須無條件服從掌門意志,貫徹砡工派思想,子弟但凡在列國供職,謀取利益,必須共享繳納一定數量的酬勞和薪資返還給砡工派。
伍算這等大師作為砡工派頂尖工匠,地位舉足輕重,門派利益面前掌門有一票否決權。
伍算道出原委,公叔闊突然大笑:
“呵哈哈……”
“相國何故取笑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