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章 後患

“正是。此法可令小臂傷處迅速緊固,減輕痛苦,若有草藥止血,包紮三兩天,可初愈傷口,而且手法簡單易學,若能令兵士習之,可大大減輕傷營負擔。”

“嗯,此法甚好,今日天色不早,待到明日,世子可教授他人,而後加以推廣。”丘衍很是滿意,現場現學一番,立馬能夠上手。

百里燕的方法也沒什麼新鮮,就是普通的醫院包紮手法,只是多年不練有些生疏,一旦動起手來,恢復也很快,而且包紮的效果會很好。

只是條件太落後,沒有消毒紗布和脫脂棉,都是布條,而且還不帶消毒,都是粗布隨便撕,撕到哪裡算哪裡。

處理完手頭瑣事,百里燕背起藥箱離開傷營,先去夥營領飯。

軍營實行嚴格糧食配給,非戰狀態每人每天拿到三根木籌,打一頓飯交還一根,三根用完,第二天由伍長負責配發,防止有人騙吃混喝。戰時情況,則有其他措施分飯。

伍長基本上是軍隊最低一層軍官,其實連軍官也算不上,一個伍長連自己在內,也只有五個人,只相當於現代軍隊編制的半個滿編班,或者一個戰鬥小組。

伍長之上還有什長、百夫長、仕長、都統及其他職務,時下尚未出現完善的軍制兵役制度,並沒有類似於秦商鞅變法後的軍功爵位激勵措施,也就是最早的軍銜制,因此所有平民出身的大頭兵和將官,基本上是論資排輩,晉升空間有限。

較低的農業生產力,決定了當兵的吃糧沒有俸祿是常態,但是家裡可以享受到減免徭役和田賦的激勵措施,算是變相的俸祿制度。

戰死後家屬可得米糧的撫卹,同時減免一定年限的稅賦勞役。當然,這是戰勝的情況下,戰敗情況之下,非但沒有撫卹,可能重新恢復徵繳烈屬的田賦。

只有將官每月有才額外的米糧作為俸祿,俸祿都以一石數量的多少,評判將官之間的軍職待遇差別,每月所得石數越高者,軍職就越高。

一路來到夥營,夜幕下黑壓壓烏沉沉一大片人頭攢動,手裡有拿著陶碗,有捧著木碗。

百里燕端著飯盆主動排隊,由於是郎中,所以軍隊裡地位其實比中下層的武官高。因為兵士大都指望著戰場上抬下來,能救活一命,或者減輕痛苦,所以軍營裡頭三種人輕易不能得罪。

第一是主殺的將官,二是伙頭,三是郎中,這三種都得罪不起。

一路排隊等了少說一盞茶時間才輪上,待到伙伕盛飯,居然破天荒的給了乾飯。看到這裡,百里燕問道伙伕:

“王伙頭,今晚為何開乾飯,還添置菜羹。”

“我等小民哪裡知道這些,糧秣官讓咱怎麼幹就怎麼幹。莫非百里郎中還覺得嫌多,嫌多就還我。”

“算了吧,我還嫌吃不飽呢。”百里燕端著飯盆往回走,心裡暗自尋思開。

這突然加餐,顯然不是什麼好現象,弄的不好要開仗。

軍隊紮營狀態實行兩頓半,而當下生產力有限,吃飽已是非常不錯,吃好根本指望不上,早晨往往是一頓稀粥和大光餅,中午是一塊大光餅或是米飯,晚上還是稀粥和餅。

因為早晨要操練,中午要巡營、放哨、操練,晚上基本上就是睡覺,所以飯量供給較少,反正晚上吃的再多,也沒地方花力氣。

此外大頭兵基本沒什麼加餐,餅一般是鹹的,參了粗鹽,職務不同、環境不同,餐食的待遇也不同。

戰爭時期只要趕得上吃飯,基本上是每天三頓全夥,基本上管飽。不同職務有加菜,像百里燕這種不上前線衝殺,享有中下層軍官待遇的郎中,每頓都有菜羹,其實就是一種醃菜,什麼型別的醃菜都有。

職務再奔上,還有肉食,當然也不是頓頓都有。諸如王碩、韓合這個級別的還有小灶可以吃。

至於肉製品,幾乎是稀缺品,只有打勝仗犒勞三軍,和士氣低下,需要提振士氣才需要補充肉食。當然,也不是絕對,每個月每人有三頓輪上吃肉的機會,鹹肉蒸煮或者是臘肉一類。

今天突然晚餐改成乾飯和餅,百里燕還多加了一勺菜羹,很顯然是在為明天趕路做準備,要不然今晚吃著一頓有什麼意義呢。

想到這裡,百里燕往回走,回自己的營帳。約莫十多分鐘後,來到中軍大營,自己的營帳就設在王碩大帳對面三十米,前腳剛到,就見王碩營帳外泊著馬車,心裡暗自尋思開:

“馬車?還是鹹國馬車!至少也是君、侯一級。”

馬車等級只要看馬匹數量和馬車規格,就知道是什麼級別,不同諸侯,馬車樣式也不盡相同。王碩大帳前泊著的,明顯就是鹹國貴族馬車。韓合、王碩合兵之後大軍待命不動,看來等的就是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