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早朝恢復,在百里燕安排下,長孫使臣張階天亮前經由王宮小徑“秘密”進宮,出現在內閣會議。
“外臣張階參見鹹王。”
“哦……”鹹王態度不冷不熱,故作不悅之色瞥了眼張階與百里燕,而後示意蔣浩,將長孫國主的密函出示內閣觀閱。少時片刻,鹹王接著又說:“事寡人都聽說了,但寡人看,貴國尚欠誠意,寡人不能出兵。”
“三地已經不少啦,此三地皆盛產生絲,每年的收益甚是可觀,我王念在兩國多年交情的大局,忍痛割愛,還望鹹王明鑑。”
“哼!”鹹王不屑道,看向內閣眾人,先問諾一言:“諾卿,你已看過長孫來函,以為用三地換取我國出兵如何?”
諾一言從事外交工作數十年,一眼便是看出信中端倪,他激烈說道:
“啟稟大王,此信中只約定了桑北一地,桑南兩地讓予我國,我國同時承認長孫索取衛國兩郡,卻隻字未提我國出兵後對衛國土地所求。按此等說法,倘若長孫索取德康、原山兩郡,我國出兵豈不白給長孫做了嫁衣。
而眼下衛國甲士逾百萬,精銳數十萬,我鹹軍不足其三分之一,我國單獨出兵無異於以卵擊石,更何況還隔著思水江,臣以為風險太大,甭說是三地,即便讓予我國一郡,也斷無與衛國開戰的道理,還請大王明鑑。”
“嗯,諾卿言之有理。”鹹王點頭表示肯定,又問高勳:“高卿,你意下如何?”
“啟稟大王,臣以為此事當慎重,衛國與我簽有修好國書,鹹國無故撕毀兩國協議,日後勢必遭致各國忌憚。再者衛國勢大力強,恐非我國所能獨御,我國即便要出兵,也因與他國相約一起出兵。此信之中確實破綻百出,不足為信,應向長孫國主再次確認衛地的分割。”
“那長孫只讓予寡人三地,合適嗎?”
鹹王追問,高勳繼續說:
“大王,我國並非與長孫交戰,長孫既已讓出三地,可表其誠意。若是再求,這恐怕有些不妥。進一步說,有朝一日擊敗了衛國,從衛國得到的土地遠比三地多得多,當此共敵之前,臣以為兩國應同舟共濟共御暴強。”
高勳言畢,鹹王未做回覆,但臉上表情很能說明一切,下刻看向趙遜,這時太子上前說道:
“父王,兒臣有話說。”
鹹王轉過目光看向太子問:
“太子有何話講。”
“回父王,兒臣不贊同出兵。”
“哦,為何!”鹹王樂見有人反對,尤其是太子反對的效果會更好。
“啟稟父王,衛國軍力強盛人口眾多,而我國兵戈雖利,人口卻僅為衛國三成,長期作戰,即便會同他國一起出兵,長期久戰對我國並不利,有損民力,更有損財力。
眼下我國普遍實行撫卹制,死傷一人少則十幾貫,多則幾十貫,與衛國交戰必為惡戰,傷亡數萬乃至十數萬都有可能,屆時僅撫卹所需錢款將以數百萬上千萬計,僅此一項支出,便足以令府庫傾家蕩產,因此兒臣反對出兵。”
太子事先已從西寰枕邊聽到了風聲,私下表明瞭晉國不可能出兵的意願。站在太子立場上,此時鹹國如日中天國力日漸強盛,與龐然大物衛國開戰,很難說能取得更為輝煌的勝利,如果失敗,他登基後接手的會是個燙手山芋,甚至是爛攤子。
更別說鹹國單獨出兵,按常理而言幾乎沒有太大的勝算。
而西寰意在拖延鹹國出兵,而好讓歧國晉軍提前進入戰備,讓鹹國吸引衛國火力。
太子提出反對的理由也並非沒有道理,鹹國實行普遍撫卹制度,死傷十幾萬人的直接撫卹費用超過一千萬,間接撫卹略少,摺合勞動力損失產生的經濟損失,實際的經濟損失要大得多。但這是理論上的損失,正如當年盧賈算的賬一樣。
真要如其所言,百里燕當初制定撫卹法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筆帳若是算不清楚,還何談國防建設。
首先,鹹國的經濟尚處於早期工業化商品經濟的初期,生產力仍然不足,貨幣的發行很大程度上與生產力、國民收入掛鉤,因此國庫發行貨幣的能力受到制約,能直接調動的貨幣資源相對有限。
而錢的最終目的不是儲蓄,是進入流通變成可購買的貨物,當下多數人的生活質量標準仍停留在滿足基本的生活物資需求,因此撫卹很大程度上是解決家庭喪失壯勞力後,帶來的經濟物質喪失產生的生活困難。
朝廷只要有充足的商品供應,撫卹資金最終都將回流至國庫,同時撫卹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貨幣形式發放,同時以商品發放。
其次,盛元641年起,棉布、糧食、食鹽三大基本商品庫存逐年增加,透過制度化的定期調配和庫存排程,始終保持庫存貨物的有效品質,鹹國各地的養殖場、千嶽山牧場,廣泛養殖牲口和禽類,足以代替貨幣撫卹亡者家屬,其成本要比直接支出財政撫卹低得多。
最後,鹹國經濟多樣化,銀行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儲備的經濟潛力是財政收入的數十倍,國債的發行,銀行儲蓄的金池,期貨市場的壟斷,都提供了大量可用資金,即便最後國債失靈,銀行倒閉,期貨市場崩盤,還有三侯家族龐大的經濟潛力可以調動。
因而鹹國打一場傷亡數十萬的大戰,也不會破產,充其量損失一些經濟產值,用以恢復元氣。
如今的鹹國基本告別了傳統經濟單一模式,農工商三業齊頭並進,儘管政治制度表面仍是君主制,實際上君主已經完全不能控制如今這臺龐大的國家機器,部門的增多,職能的專業化,勢必削弱個人意志的統治,權利的下放和職業領域的出現,是君主權利削弱的必然趨勢。
從根本上說,太子並不瞭解自己即將接管的國家是什麼,不再是幾個勳戚所能把持的官僚機構,而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制度化的行政中心,缺了哪個部門,這個國家都得出問題。
不過太子言論依然得到了多數內閣的點頭認同。鹹王也故作難色,又問趙遜、盧皋二人:
“趙卿、盧卿,二位熟稔軍務,出兵攻衛,二位以為我鹹軍可否勝任?”
“回大王。”盧皋道:“先不論攻衛如何,單單要我國出兵,三地未免太少了。我軍出兵若是勝了,亦將是慘勝。若是敗了,恐怕得全軍覆滅。但衛國也傷了氣力,最終卻是解了長孫之圍,如此吃力不太好,還得賠本的事斷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