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穩住陣腳的梁軍在孔王二人組織下,隨即以震天火開始還擊。
梁國的工業水準和總體制造工藝要優於鹹國之外的其他諸侯,很大原因是砡工派此前一直盤踞在梁國長孫兩國邊境間的中立山區,砡工派又奉天子為尊,因而梁國能得到更為先進的冶金和製造技術。
砡工派搬離之後梁國開始吃老本,不可否認梁國的技術底子厚,技術上有過自己鑽研和進步,比其他諸侯略高一籌,但比鹹國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而火炮這個東西,受到時代認知和技術制約,迴歸銅炮後,早期效能其實相差不大,最大的顯著效能差別在於相同彈丸質量和射程之下,誰的炮更輕,誰用料更少,梁國的銅炮比衛國火炮壁厚明顯小一些,體形更輕,但射程依然沒什麼提高。
所以梁國火炮發射實心彈丸大多隻有四五里地,偶爾一些大口徑火炮能達到七八里地。由於天色尚黑,梁軍根本不清楚“衛軍”在那個距離上開火的,於是胡亂一頓還擊,衛軍毫髮無損,相反時間拖得越久,梁軍傷亡越大。
炮擊持續四刻鐘後,梁軍大營火勢沖天,鹹軍炮火引燃了堆積的黑火藥,引發一連串劇烈爆炸,梁軍開始潰散。
“孔將軍,前軍傷亡慘重,大火失控,各營已無法節制,還請大都督速速定奪。”
右都督飛快說道,孔林面色鐵青睚眥欲裂:
“衛軍欺人太甚,傳令,全軍即刻撤往菱昌,快!”
不等話音落下,王貫提醒道:
“孔將軍,太尉令我等堅守此處,不得軍令擅自退卻,問罪下來你我可都吃罪不起。”
“管不了那麼多了,此股衛軍來勢兇猛。我軍半個時辰傷亡數千人,霸王炮一窩蜂損失殆盡,若是等到天明衛軍來攻,衛軍的火器威震天下,你我如何招架。此時退守菱昌尚且可保全軍可保菱昌,若是全軍覆沒,菱昌以西可沒有我軍主力,衛軍犯入本土該當如何。”
除北軍外,梁軍禁軍南軍貴族私兵傾巢而出,本土各地只有郡兵把手並無重兵主力,鹹軍炮擊之下孔林損失很大,沒有經過炮火洗禮的梁軍心理上戰術上均沒有做好應戰準備,繼續堅守大營等著的只有全軍覆沒。
說服王貫,梁軍隨即西逃,糧草輜重丟棄殆盡,只帶了大炮和震天火,甚至顧不上傷員倉惶出逃。
待到天亮十分梁軍步卒已是跑出十多里地,不過這位孔林將軍還有些操守,他沒自己帶著騎兵先跑,自己率騎兵斷後,以免衛軍趁機出動碾在步兵身後一路追殺。可見當下多數貴族還是有些軍人操守的,不是所有貴族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梁軍西逃之際蔣傑未急於追擊,停止炮擊後即刻偽裝火炮,放出兩隊人馬進入梁軍大營偵查戰果,待到天光大亮之後出兵收了梁軍輜重,再行追擊。
由於孔林所部騎兵戰馬都是上等戰馬,而蔣傑此番率軍馬匹都是繳獲衛軍的次等馬匹,體力耐力速度均不及梁軍馬匹,第六第八兩陣均是步軍,貿然與梁軍騎兵接戰,對鹹軍非常不利,故而蔣傑並不與孔林交戰,故作馬匹不堪,追趕片刻便放低速度,如此往復操作,下午將孔林王貫所部趕回了菱昌。
而顧儒泉於前日率主力離開菱昌南下繼續攻掠,因而此時此刻還不知道孔林王貫逃回菱昌,蔣傑抵達菱昌城下收攏兵馬輜重後。留下一部五千人墊後,其率主力繼續西進。
待看明“衛軍”動向,一臉狼狽的孔林王貫二人不禁又開始納悶兒:
“這衛軍不圍城,繼續西去做什麼!”
王貫不解道,孔林大感不妙,他說:
“難不成衛軍是要攻我城池!”
王貫問大吃一驚:
“衛軍瘋了吧,何人膽敢攻我城池!會否是借道北逃與衛軍主力匯合。”
“或許有可能,瑞郡據傳已被鹹軍所圍,衛軍北上勢必會是苦戰。這股衛軍身後追有鹹軍,其無論北上還是南下均我軍與鹹兩軍夾擊。現在看來,其是想走我國境內北上,但萬一是報復我軍出兵而攻城略地,這可就壞了。”
“既如此,我應趁衛軍震天火轉運之際,何不出兵攻他,決不可令其遁入我國境內。”王貫提議道,孔林態度謹慎:
“你我能想到之事,衛軍如何能想不到,今早剛剛敗於衛軍之手,軍心士氣大挫,下午便要即刻出擊,若是衛軍意在引誘我軍出城暗中設伏,局面豈不大壞。”
孔林擔心衛軍西進或許只是個障眼法,意在引誘他出城。因為無論衛軍意圖如何,只要攻打梁國城池,梁軍非得回援不可,如此就被衛軍牽著鼻子走,有被半路設伏截擊的潛在威脅,在情勢明朗之前,他不會冒此危險。
於是待衛軍陸續撤走不久,孔林再次派出斥候向顧儒泉求援。不過早晨敗退時先後派出兩撥斥候,直到當天下午也沒抵達顧儒泉大營。原因是半路上被鹹軍潛伏的偵察兵給暗拖,所以下午這路斥候也永遠不會按時抵達顧儒泉大營。
顧儒泉將繼續向南進發,攻打衛國城池,但他很快會發現南方的城池多數已被鹹軍圍了起來,或是落入鹹軍手中。
當晚,菱昌城以東五十里,百里燕率兵追到此處就地下寨,收斂梁軍屍體和傷兵給以搶救治療。
“魏琦,梁軍的傷亡情況如何?”
“啟稟副帥,截至目前有屍體三千一百七十五具,輕重傷員五百六十七人。陣亡中半數是死於血過多未及時救治,其餘或是死於炮火或是爆炸和殺傷。”
“傷者繼續施救,死者百夫長以上者暫不安葬,以下者就地掩埋安葬,明日大軍就地駐紮暫不西進。”
“諾!”
吩咐過魏琦,百里燕與徐謹說:
“徐將軍,南下各部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