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0章 伐交(2)

即便主帥不在,鹹軍既有的體系制度和參謀團,足以繼續指揮排程,並按現行指揮安排軍隊的運作,因此已經基本不存在幹掉一兩個將帥,瓦解一支軍隊的可能。

即便指揮中樞被癱瘓,以參謀和中層軍官為骨幹的框架,仍能維持軍隊的基本運作,哪怕中層軍官打光,基層軍官仍能收攏自己手裡的人馬,形成片區戰鬥力繼續作戰,而不會因為指揮中樞和上級的指示的喪失而瓦解。

同時百里燕也希望看到現在的鹹軍能在沒有他的情況下,自行單獨作戰,處置突發情況。如果完全依賴他的指揮領導,而不能將他的精神和體系傳承下去,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他總有要死的一天,鹹軍不能因為沒有他而不會打仗。

“還勞煩顧太尉捉刀一封通關文書,方便本帥前往博源,如此對貴國有利,於我國也方便。”

儘管顧儒泉並不相信百里燕之辭,但他也清楚能要百里燕親自出馬的一定非同小可,於是追問道:

“那敢問永興侯此去博源所為何事呀。”

“一是為侵入貴國衛軍的火器,我王聞訊後極為震怒,嚴令本帥索回火器。二是與天子商議梁、鹹、衛、長孫四國停戰之事,故而耽擱不得,只怕這麼一耽擱,衛軍三十萬小命沒了,本侯也不忍再動殺伐傷天害理呀,呵呵……”

百里燕此言不溫不火,然份量卻不輕,顧儒泉聽了心裡卻更加生氣。儘管如此,面對鹹軍咄咄逼人的氣勢,他卻不能發作在臉上,隨即又問:

“據本官所知,田耕、通尚、蒙藤三地衛軍約有三萬餘人,另有兩萬亂匪,戰力極為了得,永興侯不會是想強攻吧。”

“如果貴國不計較城中百姓死傷,本侯可以數百門重炮催城直到將城池轟平,想來那幾萬烏合之眾也該死透了,屆時再入城中也無妨。”

“哼!”顧瑞泉怫然而怒,他質問說:“衛軍同有震天火,你鹹軍如何能佔得便宜。強攻之下我國百姓死傷狼藉,本官如何向天子交代。”

面對顧儒泉怒火,百里燕輕描淡寫說:

“那也無妨,本侯有的是金銀珠寶,只要衛軍肯降,本侯重金相酬。此外孫國舊地多數已在我軍手中,只要查出這些衛軍武官及兵士名姓,便能查到他們家眷,若在我軍掌控之下,即刻押為人質,想來能得金銀好處,他們也不會想見家人腦袋搬家吧。”

顧儒泉越聽越生氣,越聽越窩火,這些話擺明著是說給他聽的。

衛軍家小都扣在百里燕手裡,向梁軍投降,衛軍得不到好處,即便得到了金銀許諾,百里燕只要比梁軍出錢更多,衛軍也只會投降鹹軍,田耕、通尚、蒙藤三地無形中落入了鹹軍手中。顧儒泉在此勞命傷財忙活大半天,最後反成了給百里燕打工了。

“永興侯,田耕、通尚、蒙藤為我梁國土地,貴國招降衛軍這不合適吧。”顧儒泉質問道,語氣間透著惱火與憤怒。

這時百里燕故作推讓,他說:

“本侯只取火器與衛軍,天子之地就是送給我王,本侯也不敢接呀。太尉大人放心,本侯只要火器與衛軍,待三地平安開城,屆時物歸原主也就是了。”

顧儒泉半信半疑,因為田耕、通尚兩地與貢祥郡直接接壤,他很難相信百里燕不會拿田耕、通尚、蒙藤三地換取菱昌、伍城、苣寧三地。若是如此,他打這一仗不僅白白忙活倆月,還連帶搭進去傷亡小兩萬人。

想透這一層,顧儒泉又說:

“貢祥郡貴國準備作何打算。”

“維持現狀不變,誰佔了歸誰,本侯無意再佔菱昌、伍城、苣寧三地。”

儘管百里燕嘴上說的信誓旦旦,顧儒泉卻不信。因為貢祥全郡按原計劃是衛國整郡割給梁國,但這件事明著顯然是不能說的,而可恨就可恨在鹹軍速度太快,明明他顧儒泉先出兵,鹹軍反佔了先機,再要鹹軍吐出來顯然也不可能。

顧儒泉高度懷疑百里燕說辭,怎奈何他不是其對手,實難有所作為,顧儒泉只好作罷,遂提筆取紙準備落墨之際忽然又是閃過一念,他忙又問百里燕:

“永興侯來時路上可有遭遇匪軍?”

“哦,有是有,不過本侯已遣人與這股匪軍交涉,以試圖收買他們,故而沿途還算清靜,並未襲擾本帥。此外本帥所率千里躍健步如飛,豈能是他們想攔就攔的。”

聽到這裡,顧儒泉氣的吐血,他實在想不明白百里燕是錢多燒得慌,還是腦子有病。收買衛軍倒也罷了,連山匪也不放過,鹹國的錢多到只能送人了嗎。

不過這還沒完,百里燕接著語重心長說:

“據本侯所知,當年貴國佔得坪楠郡後,對當地孫國舊民十分不公,此番又興兵攻入衛國佔下的孫國舊地,令孫國舊民極為恐慌,這股匪軍既有孫國舊民,也有衛軍一部,想來定是不想再為苛政所害,故揭竿而起。

以本帥之見,貴國還應多多安撫百姓順應民心才是呀。”

顧儒泉已是極為不快,百里燕再對梁國內政指手畫腳,再大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他終於耐不住怒火駁斥說:

“我國之事豈容閣下說三道四,哼!”

百里燕故作迎合說:

“哦……既如此,本侯收回方才所言,得罪之處還望顧太尉海涵。”

顧儒泉也看出來,百里燕口是心非根本是在做作,但好歹場面上過得去,他自知百里燕難纏,遂不在繼續糾纏,提筆寫通關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