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元746年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在帝都中興城召開,大會再次明確內閣與皇帝關係,並修訂完善法律,重新明確天子封王封爵的特權範圍,同時完善貴族等級封號和應有的義務和權利。
這一年,帝國治下人口達到十四億。
盛元747年,所有條件成熟,第三次北伐開始,戰爭期間帝國刻制使用核武,至盛元753年,西北半球戰役結束,於十年後再度北伐,攻掠東北大陸,四年後迫於秦軍軍事與科技壓力,腋目最終接受有條件投降。
這一次,百里燕指名道姓要求奧卡克洛斯及各國王室在投降書上簽字,以一勞永逸解決星球問題。
根據最終協議,戰後秦帝國每年提供定量鮮血和幹細胞供其使用,並釋放過去全部戰俘,腋目人口盡數退回本土,放棄海軍,不得發展空軍,沒有秦帝國許可,不得發展民用以外的太空活動,准許保持不高於一百五十萬陸軍規模的兵力,接受秦帝國管轄和統治,並向秦帝國提供腋目鮮血。
腋目的投降和併入讓此前多年疑案得到解答,過去數百年間發生在北半球的歷史得以展現在人類面前。
次年,全國開始逐步分期禁槍。民間除特許單位,個人不得持有槍支,但允許佩戴未開刃的短劍作為佩飾和自衛武器。
至此,盛元758年,星球基本實現統一,距離腋目入侵,已過去一百零五年,當年,內閣透過決意,星球正式定名“海藍”。
有鑑於北伐中暴露的系統性問題,以及技術條件的成熟,為利於文明可持續發展,全國推行十四年義務教育。
既六年兒郎學堂(小學),改為七年制,新增一年學制時間均攤至每年,男生進修武術與格鬥,女生普及家政教育和素養教育。
三年制少年學堂(既初中)學制改為四年,新增一年時間均攤至每年,仍沿襲兒郎學堂武術格鬥進修與女子家政素養教育,新增傳統教育。
三年制中學堂(既高中)每年暑假實行一月封閉軍訓。
本科學制四年維持不變,期間軍訓時間由一月增加至兩月,男子畢業必須取得武術格鬥或器械格鬥中級證書,家政素養初級證書准許畢業,女子取得家政素養中級證書准許畢業。
基於這一次的教育的改革和實踐探索,從此奠定了大秦帝國征服宇宙的基礎。
人類尼爾科科腋目三族早期稟賦基本確認。
人類稟賦潛力均衡,典型的領導型物種文明,具有高度的統帥力,常態廣譜基因可適性,中原文明強的包容性,優秀的農民群體,星球的生態專家,預測學說和先知。
尼爾科科族智力因素偏高,體形低下,樂善好施懷有感恩之心,但也嫉惡如仇。
擁有敏銳細緻的高畫素鷹眼,具有高度敏銳的洞察力,他們是精明的商人和精算師,成功的投資者,高階程式設計大師,能工巧匠精工細作。
及耐酷熱,是眾多高溫星球移民的急先鋒。擁有智者和老人精,優秀育兒師,教育大師,以及他們較長的壽命。
腋目族是常見強態基因質類物種文明,基因進化迭代令人類望塵莫及,高輻射耐受性,是宇宙開拓的急先鋒,當之無愧的“宇航員”,頂級科學專業,程式設計大師。
總體而言,其物種天賦可圈可點,快速變異的基因和適應能力帶來本體物種相對快速的迭代,但也帶來社會階層和分工固化,易導致發展滯漲。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腋目矮人的智力和大腦開發度,同時基於強態物種的潛力,腋目矮人是極為優秀的研究員和工程師,但也往往容易聰明過頭,耽誤自己,俗稱聰明反被聰明誤。
北伐結束十年後,百里燕開始考慮蒐集已故主要歷史人物墓穴和遺傳物樣本,尤其是與他同代人物,為日後尋找記憶蠟,復活有價值歷史人物提供技術儲備。
有鑑於政治軍事經濟條件成熟,於盛元769年,帝國實現載人航天,三年後開建第一座空間站,十二年後空間站完成,盛元799年實現載人登月。
由於網路與人工智慧技術成熟,這次登月實現智慧無人艙長期駐留,為深空探索建立基地。
盛元802年,觀測到太陽對面藍色星球,確認目前所處太陽系中存在另一顆可供移居的藍色星球,正式定名“海藍星二號”
盛元810年,帝國由內閣君政轉入帝國立憲制。
盛元839年,對鈤元素應用取得突破,秦帝國第一次實現對局域時間控制。
五年後,由針元素製造的首個時間容器模型誕生,由此提前奠定時間科技路徑。
盛元904年探險器抵達海藍星二號,經過掃描與外空探測,確認星球直徑一萬六千公里,陸地面積百分之十七,大氣偏厚,大氣與海水成份與海藍本星相當,但空氣氧含量高達百分之三十,地面覆蓋有綠色植被和土生生物。
海藍二號距離太陽兩億三千六百七十五萬四千六百公里,自轉比海藍本星慢四十五天,因公轉於海藍星相近,因此每三億六千萬年交匯一次,交匯最近距離五千七百萬公里。
盛元939年,帝國探險者號,攜人類智族腋目科學家七十人,智慧飛行器機器人數百臺,抵達海藍星二號外空軌道,開始對海藍星二號開始深入探索。陸續發現更多本土生物,但始終未發現潛在智慧物種。
盛元982年,歷經數十年探索,帝國向二號星移民。
此時本星人口在計劃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下,人類包括金雪狄人在內,人類人口長期浮動於三十五至四十二億間,尼爾科科族人達到七億,腋目人兩億八千萬,長壽人類與智族長壽人突破一千六百萬。
而得益於統一的全球政府,國家得以調配更多的行政資源和資金保障,生育教育補貼得以普惠全球,得益於種族和解,法律公平,文化共融,和而不同,腋目族普遍受惠,科學可控的人口生育帶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長壽階層除了貴族階層,還有相當數量的大師科研人員工程師高階技工與極富作戰經驗的儲備武將士兵與他們的直系子女佔了更大比例,長壽人為對外擴張移民,繁殖更多人口,建立穩固的政權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尤其是天子,也包括那些諸侯王們,已經翹首以盼成為一星之主,這顯然要比一個“小小”的諸侯更具有誘惑力。
盛元1065年,帝國製造出足以容納狂瀾系統的儲存原件。同期得益於技術進步,在不使用長壽生物技術藥製劑前提下,普通人類壽命達到兩百二十歲,普通智族人達到了三百九十歲,令人類望塵莫及。
盛元1216年,經過多年努力和研究,勉強提取狂瀾艦體能源發生器損毀模組元件,並以損毀組建和模組建立了大型能源中心生產能源,為其成功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