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1章 兩條道路,兩種人生

那個時候,大家還不覺得這玩意兒能當飯吃,能取代那片更大的市場。

沒想到,當網站改了付費模式,當手機等電子裝置的發展速度突然增速後,電子閱讀竟然直接取代了紙質書,成了大眾們的第一選擇。

這過程中,甚至連作為中間產物的電子閱讀器都被莫名其妙快速迭代了。

科技的發展永遠讓普通人摸不著頭腦。

“在我看來,閱讀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行為。只要是吸收內容,都可以稱之為閱讀。

現在的紙質書以實體書、雜誌、報紙等為主,內容也主要集中在純文學、大眾文學和新聞報導上,有娛樂消遣,也有學術知識。

但不管是什麼樣的載體,什麼樣的內容,紙質書所代表的閱讀模式,其受眾只能是極小一部分相關人群。”

北川秀看向眾位教授,笑著解釋道,

“學生、部分精英人士、小部分上班族、教育相關行業從事者,全日本1.26億民眾,真正能和傳統閱讀搭邊,且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很少很少。”

這些東西稍微想想其實不難理解,只是基本不會有人就此事研究的如此細緻,還這樣攤開來說。

鵜飼教授下意識反駁道:“可北川老師你的《人間失格》和《伊豆的舞女》在國內就賣出去快1000萬冊了。

差不多每十個日本人裡,就有一個買過.”

“真正讀過它們的人,真有那麼多嗎?”

北川秀笑著打斷了他的狡辯,

“如果不是入圍了諾貝爾文學獎,真有那麼多人會去看《伊豆的舞女》嗎?

要是沒有近期熱爆的同名電視劇,那些駐守在電視機前的大叔大媽們,真的會突然跑去幾年都不會去一次的書店買書嗎?

要不是打響了名氣,從來不看純文學的人真會願意掏錢買我的書嗎?”

那些整天把北川秀掛在嘴邊,逢人就談《挪威的森林》、《老人與海》的傢伙,真的有好好看過這兩本書嗎?

還是說他們只是人云亦云,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看都在說,因此心裡的從眾心思起來了,才會去了解北川秀呢。

這一連串的反問徹底讓鵜飼教授啞口無言了。

這不是北川秀為了反駁而編造的言辭,是既定事實。

在鵜飼教授的身邊,就不乏這類人,而且還是口口唸叨著北川秀的人裡的大部分。

閱讀,或者說傳統閱讀,就是如北川秀所說的那樣,是一個非常小眾化的東西。

這下,這群東大的教授終於明白了。

北川秀不是要改變閱讀的定義,也不是要挑戰傳統閱讀。

他是要用一種全新的媒介傳播方式,把閱讀的定義擴大,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享受進來,讓文字作品能以更大眾化的方式面對所有人。

而他這麼賭的原因,顯然是認為未來那些電子產品會佔據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超過他們手裡的書籍。

“難道北川老師認為,以後老師在學校上課,學生在家裡做題,會使用手機電腦,而不是黑板課本?”

品味到其中含義的一名老教授驚愕的問道。

這想法也太瘋狂了!

他難以想象未來的學生都面對著一個個手機和電腦,而不是手捧書籍,伏案學習。

他更難以想象文字出現在那四四方方的東西上,這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