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章【轟動】

隨著2016年北美的鐳射引力波干涉天文臺(簡稱:LIGO)宣佈在2015年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100年前預言的引力波,做LIGO專案的三位物理學家也因此斬獲了諾貝爾獎,這一重大的物理發現讓全世界的物理學家和基礎研究機構都重新換髮了熱情。

吳越粱這個研究小組要搞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比LIGO更具有優勢,LIGO的實驗裝置是在地面,仍然有太多的噪音,而把實驗裝置送到安靜的太空對探測更加精確。

按照吳越粱院士他們論證了兩年之久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由三顆以太陽為中心的衛星組成,呈正三角形編隊,每顆衛星間距300萬千米,採用高精度星間鐳射干涉儀和無拖曳航天技術,以此對空間引力波進行探測和研究。

詳細的計劃分為三步,首先是在2021年初步形成空間引力波探測能力;第二步,希望在2024年發射關鍵技術的雙星驗證星;第三步,利用雙星驗證星的技術積累,在2034年發射第三顆衛星。

吳越粱院士他們在兩年的論證期間,都已經把這個計劃所需具體花多少經費都計算出來了,先期投入要12.7億的經費預算,在長達15~20年的時間裡,整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總的預算經費大約要118億左右。

去年就向科大提出經費申請做這個科研專案,但被駁回了,學校沒有批准,理由很簡單,沒那麼多錢。

這讓吳越粱院士很無奈,科大去年獲得的自然科學基金撥款只有2.3億,就這筆錢分下去還立了351個大大小小的專案,平均每個專案自分到65萬左右的經費。

去年國家在基礎科研經費上總的開支預算是1118億,這當然是一筆天文數字,但細分到各大基礎科學研究領域,仍然顯得捉襟見肘。

申請經費被駁回讓吳越粱院士打造空間引力波探測的計劃遙遙無期,而眼看著北美那邊的NSF基金會已經撥款,資助LIGO專案的升級版,即要把科研裝置送到太空去,這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就是LISA,NSF基金會已經把第一批經費撥款打到了這個專案組裡,今年初一拿到錢就啟動了這個專案,吳越粱院士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此刻,吳越粱想到這些事情,好好的心情也變得煩躁了,揮手道:“沒什麼事情就別來煩我。”

說完便回頭看向了黑板,擦掉了一個公式拿起粉筆陷入思考中。

“教授,天擎公司因為成立不久,您不關心研究以外的事情可能不大瞭解這家高科技公司,這可是一家年收入幾千億的世界級巨無霸,他們成立的這個科學基金會真不是過家家小打小鬧,而計劃每年為這個基金會注入2000億基礎科研資助金,2000億啊教授,而且只用於基礎研究,各大缺乏資金的基礎科研專案或非盈利的科研機構都可以向天擎科學基金會申請經費撥款評審,比國家撥給基礎研究的總經費都多了快一半啊!!”

吳越粱教授剛剛在黑板上寫出一個軌道角動量的符號L,當他聽到助研的這番話,手中的半根粉筆不小心掰斷。

“你說什麼?兩千億?這怎麼可能?他們哪來那麼多錢?”

吳越粱驟然轉身,表情無比震驚,忽然凝視著他的助研:“你小子不會是特地跑過來拿我開刷的吧?”

“我哪敢拿您開刷啊!”

年輕的助研哭笑不得,旋即旋即來到老教授面前,並把手裡的一份紙質報紙開啟,指著頭版頭條的標題:

“教授您看,這是關於天擎科技成立‘天擎科學基金會’的頭條新聞,上面寫到了10大基礎科學領域的資助簡述,細分下來更是多達六七百個領域,而其中著重提及了的幾十個細分領域當中,粒子物理(高能物理)就在其中。”

這年輕的助研旋即在新聞內容中找到了幾個段落,是天擎科技官網上的摘抄文案段落,念道:

「……正是因為這些科學家我們才能看到美麗而廣袤的深空,才能夠領略遙遠而古老的宇宙,才能知曉隱晦而難解的真理。這其中有我們已知的,也有我們未知的。科學是無止境的,正如人類代代傳承的意志一樣,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正是這些有趣的靈魂的辛勤付出,讓我們知道有我們知道的事兒,也讓我們知道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兒,但還有更多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兒,而這些,我們都想知道。」

唸完這個段落之後,他看向了老教授,笑道:“六七百個基礎科研專案之多,高能物理現在發展不怎麼樣,已經快淪為冷門,卻能夠被著重提及,而且篇幅內容也不少,絕不是巧合,由此可見,天擎科學基金會的領導肯定相對更重視高能物理。”

吳越粱望著報紙內容:“這是真的啊…”

年輕的助研興奮的接道:“教授,既然學校沒錢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撥款,那我們可以向天擎科學基金會申請經費呀,就算沒過評審也沒任何損失,可萬一透過了呢?”

聞言,吳越粱院士靜靜的看了眼他的助研,然後一言不發,下意識的來了個“戰術扶鏡”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