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零一章 回京復旨

聽到這個匪夷所思的數額,在場的大臣全都驚住了。

第一個念頭是還有一年數百萬兩產出的銀礦?

第二個念頭是陛下居然連這種荒謬的事情都信?

弘治皇帝像是知曉這些大臣在想什麼,開口道:“如此駭人聽聞之事,朕其實也不大相信,但那番薯,那些存在於海外之地的作物,我大明一概沒有。由此可見,我大明雖居上邦,但只論物產,確有諸多不如人之處。

想來,這銀礦也是如此。退一萬步來說,即便倭國的銀礦沒有此等產量,甚至無有銀礦,值此倭國內亂之際,不論是復仇,或是練兵,攻伐倭國已是當行之事。

此戰,乃是效仿漢武帝征伐匈奴故事,是為復仇雪恥之戰!”

“而若是倭國當真存有這等銀礦,若將其拿下,那對我大明更可謂是天幸也。”

正話反話都讓弘治皇帝一個人給說了,無論是出兵的動機,還是理由都讓人挑不出毛病。

殿中的群臣在短暫的沉默過後,心中都有了計較。

此戰可打是可打,只是

“陛下,且不論那倭國是否當真存在的銀礦,單單隻論復仇練兵,攻伐倭國之事並非不可行,但是錢糧之事,臣以為,當要三思。”

這也是在場其餘大臣的想法,打仗倒是無謂,何況陛下言之鑿鑿的說倭國存在內亂,細思下去,此事的可能性確實極大。

以此觀之,若是征伐,勝算是有的。

只不過勝算不勝算的,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將士的性命都會有所損耗,而將士的人命,其實並不值錢。

與其去思量這些,不如去思量有關錢糧的消耗。

相比起人命,錢糧的消耗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大明朝的兵士很多,死上幾千上萬的都不至於傷筋動骨,但若是大明朝陷入戰爭的泥潭裡,無數的錢糧白白消耗,那才是真正大損元氣,甚至影響到國家的存亡。

所以這打仗所消耗的錢糧要從哪兒出?

“秋稅徵收在即,待秋稅徵收之後,由國庫和內帑一併出銀,共計百萬兩。支撐此次征伐倭國所需,”

見不單單只是國庫出銀,內帑也要出,這錢糧的問題算是被解決了,畢竟只要開了這個頭,後續的錢糧供應,都可找皇上的內帑要。

而且在場大臣也都看到了弘治皇帝征伐倭國的決心。

劉健當先躬身道:“老臣謹遵陛下之意。”

見內閣首輔已是表了態,其餘大臣也紛紛出聲道:“臣等謹尊陛下之意。”

“自即日起,著戶部籌備糧草輜重,著兵部清點軍械兵員,著禮部擬行徵倭檄文,秋收之後,整軍備戰!”

——————————

征伐倭國之事已定,整個大明王朝都因此事而運轉起來,從大明立國以來,太祖朝戰事頗多,也都是主動出擊。

到了太宗朝自不必說,五徵漠北,更是連年戰事不斷,宣宗朝也有主動出擊的戰端。

但等到英宗的土木堡之變過後,大明朝再也沒有發生過主動派兵征伐的戰事,都是被動防守。

數十年沒有如此過了,此次的征伐倭國之事,自然引得滿朝關注,相關的衙門都為此事行動起來,開始為這次的大戰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