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軒轅凌峰一臉慈愛地看著三皇子,忽視所有人的眼光,對軒轅御辰說道:“不知辰兒今日這般,究竟所為何事?”
軒轅御辰抬了抬眸,方開口回答皇上的問話:“父皇,兒臣之前多是隻知寄情山水,甚少過問朝政,更不曾替父皇分憂過。昨日,父皇告知兒臣和二皇兄那允州此時正值水患,兒臣想了一夜,竟覺得自己愧對父皇。便想著今日早朝稟了父皇,兒臣願意主動請纓,前往允州治理水患,替父皇排憂解難!”
軒轅御辰這話不可謂說得沒有藝術了。一方面解釋了自己今日出現在這裡,是因為想要替皇帝分憂;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自己知道允州水患是昨日聽皇帝自己說的,並不是他私下還有什麼隱藏的勢力得知。再來,皇帝告知允州水患一事並非只有單獨傳了自己,連帶著一起的還有二皇子軒轅御麒。這番話,絕對讓以藍瑾治丞相為首的太子一眾黨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對三皇子軒轅御辰的忌憚。
再者說,軒轅御辰的這一番話當真一事驚起千層浪。且不說這允州水患一事,就是連皇后還有太子都未曾得到一丁點兒的風聲,在他們都還不知道的情況下,皇上軒轅凌峰便宣了二皇子軒轅御麒和三皇子軒轅御辰私下先行商議過此事,眾官員一時間紛紛猜測皇上此舉的含義。就說這向來不問朝政的三皇子軒轅御辰能主動請纓提出要去那允州治理水患一事,便已經讓不少官員瞠目咋舌。
這治理允州水患一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可不同於三皇子軒轅御辰素日裡只知道吟詩作畫、寄情山水就能夠治理得好的。一個不小心處理不好,更是容易惹得天怒人怨也是有可能的。朝堂中大多官員都不願去接這個差事,真不理解這三皇子怎麼提出這般請求。
這讓幾乎大半個朝堂上的官員們都震驚不已。其中,首當其衝發出反對聲音的,便是明面上保持中立,實則暗地裡早早便站在軒轅御辰一隊的,支援軒轅御辰繼位的吏部尚書塗志遙了。
只聽塗志遙開口說道:“啟稟皇上,老臣以為三皇子許久不未曾參與過朝政,想來定也是對允州連年水患等情況不甚瞭解,更是不知道如何情況,況且允州水患一事年年有之,此番三皇子請求獨自過去治理,若是出了什麼意外......老臣以為三皇子並非適合去允州賑災的最合適的人選!請皇上定奪!”
吏部尚書塗志遙這話,說得合情合理,既不會讓其他人懷疑他的動機,更是說得讓皇上軒轅凌峰也不得不考慮他說得在理。
三皇子軒轅御辰對此時塗志遙會出面反對阻攔自己前往允州,顯得並未見意外之色,但他依舊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讓塗志遙微微有些激動的情緒瞬間平穩下來。
並微微掃視了一眼在場的大臣,對著眾人開口問道:“雖說本皇子已經遠離朝堂不攝朝政有一段時間,但本皇子卻並非那不諳世事的稚子和那成日裡只知道風花雪月的頑固子弟。想來眾位大臣更是忘了本皇子當年也是隨著定國公上官傲上過戰場、廝殺過敵人的,可不比各位大臣心中所想的那般弱不禁風,還需要被人保護的世家公子!”
軒轅御辰的話讓眾位大臣這才想起,三皇子當年可是隨過定國公上官傲上過戰場殺過敵軍,更是憑著小小年紀便智取妙計贏得戰役的少年將軍。只是,這幾年不問朝政不諳世事的眾人皆忘了他曾經的豐功偉績。
上官傲見眾人看向自己,也點頭附和,表示卻是如軒轅御辰所說那般。誰都知道,不論是誰、什麼身份,只要進了他的軍隊,都是一視同仁。就如同三皇子軒轅御辰,又好比當初的一介草民如今的大將軍李尚武,也都是一視同仁,只論軍功。故上官傲的點頭,讓眾人更加想起軒轅御辰的功績不帶任何一丁點兒的水分。
更甚者,他們亦或者是在這幾年間漸漸忽略了三皇子因倍受皇上的寵愛,而允許其可以不用每每上早朝議政。這當初還樂壞了太子一眾黨羽,如今,三皇子突然來了這麼一出,讓許多太子一黨、亦或是支援二皇子的黨羽官員們,紛紛有了三皇子是否也開始參與奪嫡之事。
好吧,不得不說這官員們不管有站隊沒有站隊的,還是中立的,基本上心中都在暗暗猜測。而二皇子軒轅御麒在聽到軒轅御辰說完這番話後,立馬附和,說道:“父皇,兒臣願意陪同三皇弟一同前往允州,協助三皇弟一同治理那水災。一來,兒臣同三皇弟一樣,自昨日聽了父皇說起允州水災一事,甚感不安,亦想著能夠為父皇分憂,不料想倒是被三皇弟先提出來。二來,既然三皇弟有心想要治理那允州的連年水患,想來也是胸有成竹,必然不會讓父皇失望。兒臣也不能落於三皇弟之下,亦願意協助三皇弟一起,請父皇示下!”二皇子軒轅御麒說完之後,還故意朝藍丞相看了一眼,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皇帝軒轅凌峰對二皇子軒轅御麒如此識趣,心中還是比較認同,也暗暗點頭的。因為二皇子一派為首的戶部尚書董信貴等眾位官員,尚且不知曉軒轅御麒實則是皇帝軒轅凌峰安排幫助軒轅御辰的人,對二皇子軒轅御麒此番舉動,頗為心驚的同時,亦十分不贊同。正想要開口阻止,卻被率先知曉他意欲何為的二皇子看了一眼後,生生嚥下了那即將反駁出口的話。
雖然董信貴並不能理解二皇子此時看向自己的這一眼神為何會如此堅決,但是他還是相信自己這個外孫定然也是知曉他自己在做些什麼。故那反駁的話不曾說出口來。
高坐於皇位之上的軒轅凌峰將地下眾人的表情皆盡收眼底後,方開口說道:“既然二皇子你有如此覺悟,願意協同辰兒一起治理那允州連年水患,替朕分憂解難,朕便應允了你的請求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