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老支書家。
“承安來了啊,吃飯沒?哎喲,你說你每次過來拿什麼東西呢!”
柳春花眼睛都快笑沒了。
許承安每隔十天半月都會過來一趟,每次帶些從山上打的野味之類的,這次他來甚至還帶了包大白兔奶糖和一罐麥乳精。
柳春花覺得這個知青實在是太懂事了。
要不是許承安已經和施家老二訂婚,恨不得把自己女兒嫁給他。
許承安和她客套了幾句:“呵呵,春花嬸,老支書在嗎,我想和他聊點事!”
“他在屋裡頭呢,你進去找他吧,我給你泡壺茶!”
“不用不用,春花嬸,你忙就行!”
許承安徑直走向老支書住的土坯房,就見到他在炕上“啪嗒啪嗒”地抽著旱菸,眉頭深鎖,心裡不知想著什麼事。
瞧了敲門,老支書這才回過神來,強行擠出笑容:“承安,啥時候來的?”
“剛到,在家裡閒著沒事,過來和你嘮嗑幾句!”
許承安和老支書的關係很好,直接就坐到了他的對面:“老支書,你在想啥呢?”
“嗨,還不是那個拖拉機指標的事!”
提到這個老支書就心煩。
前幾天上邊找他開了個會,與會的還有鎮子上的其他公社支書。
領導在會議上聲稱為了促生產,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序,給每個村都分配了個拖拉機指標。
然後那幫去開會的支書個個都頭大如鬥。
領導嘴裡說是指標,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就是個任務。
同為工業品,然而和求而難得的腳踏車不同的是,80年代初拖拉機在國內的產能是過剩的。
以東方紅小四輪為例,1980年,東方紅履帶拖拉機全年生產了24015臺,遠遠超出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產量迅速下降到9500臺左右。
這玩意太貴了,在生產隊時期,整個大隊公社有兩輛拖拉機都算多的。
1980年,國內生產隊的基本核算單位為566萬個,而拖拉機則只有262萬臺,全國拖拉機與生產隊的比率連0.5都不到,即平均下來一個生產隊只有半臺拖拉機!
郭嘉提出農業機械化的口號是沒錯的,然而一時半會難以實現,而那些響應號召的機械廠卻為此生產了太多的拖拉機,導致賣不出去。
積壓得太多的廠子,甚至可能為此而倒垮。
於是有些地方就分任務了,看看能不能儘量幫忙消化。
領導那邊的態度很明確,哪個村能消化掉這個指標,那就是大功一件,消化不了嘛,那就好自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