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賽題目:以身邊的親人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體裁不限(詩歌不限制字數)。
居然可以寫詩。
嗯,這是競賽,如果有人詩歌寫得好,也是可以的。
唐明耀看了題目之後,有點無語。
這個年代的應試作文,主題不是寫理想就是寫親人,要麼就是寫信念,千篇一律,沒什麼意思。
不像二十年後,中學生作文已經無限向公務員考試靠攏了,考題要麼是分析社會現象,要麼是解決實際問題,很多跟申論、行測的性質差不多,那才是培養人才的正確方向。
現在這些,除了培養學生假大空的瞎扯能力,還有什麼用處。
眼前這作文競賽,也沒有跳出應試作文的窠臼。
只是,無語歸無語,該寫還得寫。
唐明耀琢磨了一下身邊幾個親人,弟弟沒什麼寫頭,父親……常年在外的父親,好像也沒什麼寫頭……那就只好寫母親了。
聽說這次競賽是初中三個年級合在一起比賽的,為了能在全省幾百萬學生中脫穎而出,唐明耀覺得這種題材的作文,一定不能按部就班的寫。
不然閱卷老師一看,啥玩意兒,跟前面幾百個人寫得差不多,扔掉。
直接被埋沒。
除非文筆非常優美,或者筆鋒異常鋒銳、老辣,才能比較穩妥的突圍。
所以別出心裁很重要。
第一,不要歌頌母親。
光這一點,就可以與95%的參賽作文,做出區分。
剩下的5%裡面,有1/3會瞎幾把寫,還有1/3不符合社(防)會(和)主(諧)義核心價值觀,淘汰之後,就沒幾個了,競爭壓力要小很多。
第二,要正能量。
不歌頌,不代表可以抱怨、貶低、咒罵,也就是上面說的,一定要符合社(防)會(和)主(諧)義價值觀,畢竟這是教育部門組織的競賽,觀念錯誤,是不可能透過的。
確定好兩個基本點,唐明耀開始構思大綱,幾分鐘後,正式動筆。
題目:小時候你牽著我,長大後我拉著你
正文第一段寫:
我的母親是個地道的農村婦女,膽子小,性格自卑。她從小是家裡的老大,可是外婆經常會搞混她和舅舅之間的排行,曾不止一次對她說,舅舅才是老大。實際上,舅舅比她小了兩歲。這是她自卑了半輩子的心理根源,源於她的母親紮根於靈魂深處的重男輕女思想。
唐明耀順著話題往下寫,開篇分析母親自卑的原因,接著寫母親雖然自卑,但是很勤勞,撫養自己也很盡責,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然後再寫社會變化太快,母親有點跟不上時代了,進城之後,自我生存比較吃力。
最後寫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已經可以擔負起生活的重任,還幫助母親在城市站穩了腳跟,之後還會一路拉扯著母親,面對困難,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全文結束。
寫完之後回頭看一遍,好羞恥,中學生作文太煽情了。
不過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這個開篇,這個立意,要是初賽都不能過,他就當眾表演吃……吃飯。
比賽結束,距離結果出來還有一個星期,唐明耀把這事放到腦後,繼續給自己小說存稿。
週末去了羅文溪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