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上這樣的家庭,唐明耀幾人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這時楊志偉忽然說道:“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不丟人。你看我,我把大學學費掙夠了,才來上學的。”
他的話頓時引起了幾人注意。
徐昂連自己的困擾都拋下了,開啟八卦模式:“你學費自己掙的?”
“廢話,不然你以為我為什麼比你們大好幾歲?”
“你爸媽不管你嗎?”
“管,但他們沒能力管。”楊志偉悶頭說了一聲,“別說我了,還是說你吧,你自己找輔導員問一問,助學貸款需要哪些東西,有些程式挺麻煩的。”
徐昂笑道:“我都問清楚了,不然也不能提前開到貧困證明。”
他還是很樂觀的,牢騷了幾句,心態就恢復了正常。
過了兩天,班主任突然開班會,下發了一個新的通知——學校從本學期開始,期末成績將分成兩部分,考試成績將不再是唯一決定總成績的因素了,還會新加入社會活動成績。
新規定先在幾個院系試點,心理學系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新的規定,考試成績分數只佔總成績的90%,剩下的10%由學生的社會活動來代替。
主要的社會活動包括:參加院系以上社團並參與足夠的活動,根據擔任職位不同、參與程度不同,會獲得不同程度的分數;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有證明報告或證明檔案的,也會獲得實踐分;在期刊雜誌發表專業文章等行為,視影響力高低,給予不同程度的分數;其他學校認可的社會實踐活動。
每次實踐活動,視學生的參與程度,給予0.2~0.5實踐分,在特別重大的、有影響力的活動中,貢獻特別突出的,可以破例給到1分。
新規一出,哀鴻遍野。
因為學霸們再也不能僅靠讀死書,就拿到高額獎學金了,就算全科都考滿分,也只能拿到90分而已,剩下10分是從書本上掙不來的。
唐明耀寢室裡幾個人也很難過。
因為四個人裡,除了冉小敏上學期加入了系學生會,當了個幹事,其他幾個都是悶頭讀書的型別。
想起一次活動最多0.5分,如果僅僅參與,更是隻有0.2分,幾人就感到絕望。
這得參加多少活動,才能湊夠10分?
“兄弟們,這學期社團招新去不去?感覺不去不行了。”徐昂說。
“去啊,不去怎麼拿實踐分?規定雖然說各種實踐都可以加分,但學生除了在校內實踐,校外能找到什麼實踐活動?端盤子能開到證明嗎?”冉小敏回答。
“也不知道學校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麼搞?那些稍微有關係的,實踐分都會有很多操作空間吧?感覺一點都不科學啊。”
“為了素質教育唄,這不是在試點嗎,以後應該會慢慢完善。不說了,這學期我再去報兩個社團,當普通的社團成員不需要考核,報名就行。”
徐昂嘆道:“我也去。”
接著他看向剩下兩人:“唐明耀,楊志偉,你們倆呢?”
唐明耀說:“我也去,先選一選有什麼合適的社團再說。”
其實他是有一點優勢的,就是他在搞寫作,出版也是社會實踐的一種嘛,比在期刊發表文章還高檔,不多拿點分都說不過去。
他也不奢望十分全靠這個拿滿,但拿個兩三分的基礎分,應該還是可以的。
至於剩下的,也只有靠社團活動才能解決了。
要不然就去校外找個地方做兼職實習,或者打電話讓老爹給蓋個自己公司的公章來也可以,多少能湊一點,不過他有點不屑於那麼去做。
星期六,還沒等來社團招新,唐明耀卻接到電話,讓他去於教授家看新書的樣本。
這速度夠快的,過了個年,前後沒多少天,就印出來了。
到了與腳手架立,從於東手上拿到新書,唐明耀看到那與之前的武俠、仙俠風格截然不同的封面,心裡不禁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這是他第一本發自內心想寫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