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羅文溪去培訓學校上課了。
唐明耀自己去營業廳辦理了寬頻,花了一個上午把出租屋的網給開通了。
用筆記本連上網路,不要太幸福。
先習慣性的登入自己的個人網站,發個帖子,跟粉絲們互動一下,提升提升粉絲的凝聚力,然後再去他們的帖子裡,看大家都說了些什麼。
最近比較風平浪靜,《我們都是受傷的一代人》新書已經銷售了幾個月,之前的轟動效應已經慢慢降溫,論壇裡只有一個精品貼,還在堅持記錄最新的銷售資料。
累計七十多萬冊銷量!
這就是唐明耀這本書迄今為止的成績。
不說年度冠軍之類的大話,但毫不誇張的說,躋身國內一流暢銷作家行列已經綽綽有餘。
這個銷量帶來的不僅是榮譽,還有大量的財富。
二十元一本書,14%的版稅,每賣出一本,他能拿到二塊多錢,如今只靠這一本書,他就成為百萬富翁了。
上輩子為了一套幾十萬的房子,湊首付,當房奴,每個月為了幾千塊房貸愁眉不展的日子,再也不復存在。
這是唐明耀重生以來,堅持寫作積累這麼久之後,第一次大爆發。
就像今何在、江南他們,剛開始的兩本書也許沒賺到什麼錢,但名氣打出去了,後面他們的書一出,粉絲聞風而動,直接給頂到作家富豪榜上去。
唐明耀現在也是這種情況。
然而作為一個不會理財的人,他拿著手裡這筆鉅款,已經有點不知道怎麼用了。
最近他還開始琢磨,這錢究竟是請個理財顧問理財呢,還是繼續買房子省事。
他前世曾聽過兩個故事,讓他印象深刻。
第一個,是某作家喜歡看書,為了裝下自己足夠多的藏書,他在京城買了一套又一套房子,只為了當書庫存書。結果十幾年後,他只靠那些房子,就成了億萬富翁。
第二個故事是某年的一篇公眾號熱文。
是一個在京打拼的年輕人的自述,這位老兄04年在京買了一套房子,花了四十多萬。
到16年時,他突然不想幹了,把房子賣了六百萬還是多少,回鄉下養老。結果鄉下老家條件太差,呆了兩年待不下去,18年又回到了京城。
然而,兩年前他賣房子的錢(花了一部分之後還剩三百來萬),兩年後想在原來的小區買個同樣戶型的房子,竟然連首付都不夠了。
於是他又回到了原公司,朝九晚六的幹起了原來的工作。
然後,按揭買了原小區另一套更小的房子,每個月為了還房貸,頭禿的加班拼命!
他這輩子的夢想,就是在六十歲之前,把原來那套房子全款買回來!
這兩個故事,充分告訴了唐明耀一個真理:這年頭,什麼理財手段再牛逼,都不如買房有前景,除非你本身就會做生意,自己會玩錢生錢那一套。
曾有經濟專家分析,新世紀以來,在京城和盛海買房,年回報率高達9%!
換做其他行業,根本沒有這種白撿錢的投資行為。
所以,雖然是在琢磨,但唐明耀心裡其實早有傾向,那就是拿著錢繼續買房。
這幾年國內房價還沒飆升,炒房團也還沒出現,限購政策自然是沒影兒的,買房基本沒有限制,唐明耀只要想買,能買幾套就買幾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