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詞,死亡焦慮更無處不在。
金偉有,父親唐輝也有,甚至重生來的唐明耀也有。毫不誇張的說,當下以及後世的人無處不在的焦慮,也是死亡焦慮的變種體現。
國人對死亡非常避諱,唐明耀記得老家的人說人去世,對於年老的會說“走了”,要是碰到年輕人去世,還要說“跑了”。年老去世是慢吞吞走,大家接受程度高,年輕的人去世,親友就感到很突然,因此像跑。
對於遊這樣的自知在世時日不多的主角,怎麼才能把他的“跑”寫得深入淺出,不悲壯不古板,同時還能讓看書的讀者獲得療愈?
前世有一部迪士尼電影《尋夢環遊記》,是一部很好的緩解死亡焦慮的電影:
只要還被人記住,靈魂就不會消失,就會一直存在,也就不會真正的“死亡”。
相反,被人完全的遺忘,靈魂即刻煙消雲散。
而遊又不同,他沒有被別人遺忘,但快被自己遺忘了。他傷重不治,只有一年可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走向死亡卻無能為力。
強烈的死亡恐懼籠罩著他,讓他忘了自己昔日的威名與風光,更讓他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模樣。他快在自己心裡煙消雲散了。
哀莫大於心死。
一個必死的遊,如何“活”過來,而且活得有聲有色,活得令九州大陸人人敬仰,人人都牢記在心呢?
這就是《九州·死亡筆記》貫穿全文的靈魂主線了。
死亡是必然的結局,但死亡無法改變他曾經存在過,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改變現在。
他無法改變死亡的結局,同樣死亡也不能改變他此刻的存在。
怎樣才能不被死亡焦慮困擾?
活在當下呀!
過好每一個現在,讓自己不留遺憾,讓自己對別人有所幫助有所影響,被人銘記於心,那麼真的死亡來臨時,也能愉快跟人世拜拜。
透過對遊的人物設定,唐明耀感覺自己也又一次得到了療愈,心頭輕鬆了很多。
心理狀態這東西,很容易反覆,就跟感冒一樣,你一次治好了,不代表這輩子都不會再患,所以需要時時調整狀態,讓自己活得更健康。
同時他也想到了父親唐輝,過年時開解了他一次,不知現在有沒有好一些。
他決定主動給老爸打個電話。
“兒子,怎麼想起打電話了,有事嗎?”
唐輝對自己的兒子保持一副著公事公辦的態度,他不太懂得怎麼和親人柔軟相處,他只會講道理說事情,而且從不會誇獎唐明耀和唐凌風。
有時候,唐明耀對此頗有怨念,不過今天他心情好,決定不計較。
而且他還臨時決定,要反過來誇一下父親。
“沒事,就是想你和媽了。”
“好好讀書,我和你媽都很好,不必掛念。”唐輝雖然言語很刻板,但語氣卻是從未有過的開心。
唐明耀聽得出來。
“爸,我剛才在想,你真的很厲害,你接受新事物速度也快,思維也跟得上潮流,做事認真又仔細,我們家的生意全靠你才能穩穩當當走到今天。”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