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韓國收縮兵力死守東都,就非任何勢力所可以攻陷。
以姬湦前世記憶,東都被攻陷的唯一的方法,只可以圍困,困死東都……
令其不戰而降,其他方法只是自找苦吃,自損勢力。
例如黃滾黃飛虎父子,就因不惜價值攻打東都而覆滅……
例如冀州大戰,無數反王組成的聯軍,就因攻打冀州而重創,因此退出歷史舞臺,失去爭霸天下的底蘊。
這也是韓國最大的底氣,否則兩國夾攻下的韓國早就崩潰了,哪可以照樣急而不亂?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周王姬湦是率兵北伐,卻不會傻得去強攻東都仙陽……
就想出了這禍水“西”引,坐收漁翁之利的妙計……
順便向前世歷史中最早載入史冊的女名將,表表感情以收其心。
當然,姬湦想強攻東都也做不到,如今兵分三路,攻打唐、魏、夏三國,兵力已經嚴重不足……
還吞了北燕軍補充,徹底抽不出足夠的兵力攻打天都!
如此一來,藉助天庭之主的信譽和威名,打打感情牌更是一舉多得。
周韓兩國約定協議是東都八關為前提,其他韓國疆域周軍自然照拿不誤。
換個角度看,等於姬湦就是空口白話,立個所謂的約定協議,什麼都沒付出……
周軍卻是該幹嘛幹嘛,完全不受影響,相反因為約定,讓“抽調各地兵力,回守東都”的韓國各城兵力空虛,抵禦減弱,讓周軍更容易攻陷。
等解決了晉國和夏國,甚至是北燕,再轉頭過來把東都包了餃子,餓死東都內子民和軍團,看他們到時降不降。
最後一點……
約定一成,韓國自然會主要應對商軍,商軍也可專心攻打韓國,都不會因顧忌周軍而保留餘力。
正可讓周軍坐山觀虎鬥,反正不管約定輸贏,兩國都會損失慘重。
其實,就算沒有約定,周軍也不可能比商軍更快攻打到東都城下。
畢竟東西二都距離很近,商軍本就枕兵邊境,就在東都不遠處,就等著韓國重創就趁機搶攻。
而周軍遠在南方,就算一路摧枯拉朽狂奔,也跑不過商軍。
當然,姬湦也不認為韓王林納或韓國眾臣是傻子,十之八九可以看得出姬湦的心思,卻不會拒絕……
韓國更需要時間,更需要喘息。
這是赤果果的陽謀!
……
次日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