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劓、剕、宮、大辟!
“天行有常,無情而公。山海皆叢林,獨人世在其外。如何?在內為德,在外為法。”吳病已的聲音響在八門法界,森嚴冷酷:“然德無常形,法有定規。故德不長倚,法能長循!”
在握住昆吾,踏入血河搏命前,司玉安就已經把赤琥珀般的真源火界,丟回了姜望手裡。姜望也就一直拿在手中,並未放開。
此刻的真源火界裡,一眾修士皆寂然,無人言語。
祝唯我和寧霜容都在調養傷勢,唯獨卓清如,一時怔然。她如何記不得這一篇《德法三講》?
法家大宗師吳病已,是個不太喜歡錶達的人,一向主張“行勝於言”,也少有著作問世。
這《德法三講》,即是他不多的為人所知的文章。
還是他難得論道的時候,被他的學生記錄下來,這才刊行面世。
當年記錄這一篇,並努力傳揚的人……就是許希名。
在許希名身殞之禍水,復聞《德法三講》,她心中滋味,一時無法言說。
法能長循!
這四個字,說明了法律存在的意義。
它不可能絕對正確,但它提供了一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相對正確的規則。任何人都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現在這種五種具現了法家威嚴的刑具,就是要告訴孟天海——你做了錯事,需要得到懲罰。
五種刑具將孟天海包圍,每一樣都不可逃避。
孟天海,不避。
他頂著墨刑、頂著劓刑、頂著剕刑、頂著宮刑、頂著大辟之刑,走向吳病已,拳打五刑具,拳又砸傷門!
這些刑具他能夠擋下,但那種刑罰的痛苦他必須感受。刑不可避,正是八門法界的恐怖之處。
從古至今,五刑不知懲處了多少人,其上所附加的痛楚,足以崩潰一個強大修士的神魂。那一個個受刑者的軟弱,源源不斷地衝擊道身。
人們對法的敬畏,令法更加強大。法家從不避刑,從不吝威。亂局用重典!
而孟天海面無表情。
“刑為弱者所設,豈加於大丈夫之身?”他不僅不退,更拳砸驚門:“我輩修行者,櫛風沐雨,勇猛精進。求一個‘我無敵’,何須在意身後螻蟻?”
傷門亦凶門,人遭疾病刑傷
驚門亦凶門,主驚恐、創傷、官非之事。
孟天海此時不僅身受上古五刑之罰,還有百病纏身,還有傷口不愈,更有驚悸情緒,不斷殺上心頭。
他只是往前!
“什麼是螻蟻?”
他揮拳,拳砸八門:“自我以下皆螻蟻!眾生平等!”
他平等地俯瞰世間所有,目中當然也無法。
法的力量被引爆,法界八門齊開!
孟天海觸動所有法,身迎所有罰。
八門法界自創造以來,恐怕從未展現過如此威能。就連吳病已自己,也幾乎無法再復現。因為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對手,主動承受所有,甚至於是推動所有,讓此招臻至如此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