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一首詠華山,道盡了華山何等險峻氣魄。
而此刻,那陡峭的華山山道上,卻是兩道瘦弱身影,艱難而行。
“少爺,趕考不去京都,幹嘛非得登這險峻華山?”
貼身書童腳踏山峰陡峭,顧不得呼呼喘息,灼熱肺部。
穩力將自身站定之後,將身後更加體力不堪的劉彥昌一把拉了上來。
這西嶽華山,風景秀麗之名,天下盡知。
險峻陡峭之勢,更是一絕。
許多從事艱苦活計,自小打磨身軀,都未必能攀登這險峻奇峰。
一介文弱書生,卻是起了豪情壯志。
莫說他人了,就是這位從小一起長大的貼身僕從,都有些想不明白,少爺究竟是怎麼想的。
“華山險峻,古籍早有所載。”
“我一直都很想來看看,可惜讀書人出門,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兒。”
一步於險峻峰巒處穩定身形,劉彥昌深深吸氣平緩。
“上一回科考,倒是很想過來看看。”
“奈何期望所在,實在不敢多耗損時間精力。”
“歸途盡是落寞,又豈能再有心思。”
“這一回,即便是耗費一些時間與體力,也非得登上去看看不可。”
家境貧寒,富貴未來,盡在書本間。
哪怕自啟蒙時起,諸多的時光歲月已然習慣。
卻也幾分枯燥難免。
除了那些正統的文學典章外,一本大概敘述了天地間秀麗景色的書籍,便成了唯一的解悶讀物。
一次科舉,孫山落地。
便有才名,天資也終究稍差幾分。
那書中所記許多的峰巒秀麗,已然記憶不是特別清楚。
唯獨這華山的描寫,深刻心間。
第一次得見書中描寫,未曾見識過太多世面景色的幼小心靈,深受震撼。
於是那些文字描寫,便如同斧鑿石刻一般,記在了心間。
如今既然有機會,也有時間踏上華山,左右不過一些體力而已。
“文弱書生,也有一番心志攀爬險峻華山。”
“是想求聖母保佑你金榜題名嗎?”
柴夫孔武有力,一擔剛剛劈砍成就的柴,輕鬆踏步險峻山道。
自小便安居華山腳下,身入山林,飛鳥虎豹,以及這松枝樹木,不過都為了餬口生存而已。
自小便經歷,常人初次體會的艱難,對於樵夫而言,自然算不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