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絕無虛士,果然只有起錯的姓名,沒有叫錯的外號,鬼才就是鬼才,真的變態的像鬼一樣。
是真的,她仔細想過了,要是她處在千原凜人的位子上,這會兒不是因勞成疾去住院了,就是根本無法完成這麼大的工作量,被手下們直接逼死,而這傢伙竟然還是活蹦亂跳,工作效率高的嚇人——電視臺給他開一份薪水真的賺大了,這樣的人開五倍薪水都不過份。
她身為千原凜人的輔佐官,千原凜人在處理文字工作,她暫時沒了事幹,在那裡發了幾十秒的呆,隨手拿起了一張報紙,翻到家庭娛樂版準備打發一下時間,不過她馬上發現和前幾天不同了,今天的家庭娛樂版上有大量關於《無家可歸的小孩》的劇評——《冷暖人間》、《相棒》和《產科醫鴻鳥》沒這待遇,首播完了劇評人都沒怎麼提起過,感覺像是沒看。
她想了想很快就明白過來,她是知道這五部劇都由千原凜人親自把控,最多隻能說關心程度有強有弱,但外人不知道,估計只認為他最多掛了個品質監督的名,是電視臺在消費他的名氣,根本不相信他有那個精力同時操心五部劇,反而只認週五晚上的八點檔,認為這個才是他真正的作品。
也算情理之中,要是她不認識千原凜人,估計也很難想象一個人能折騰到這地步。
她想明白了,倒真起了點好奇心,仔細看了看這些劇評人是怎麼評價的。
沒多提千原凜人,反而筆墨都放在了美千子身上,稱讚她演技極其優秀,未來不可限量,塑造出了一個完美的“相澤玲”。
演技是很虛的東西,也是很主觀的東西,有時候都難以拿來對比,但劇評人普遍認為美千子的表演在音、形、表情和意境上都達到了一定高度,沒有人認為她是在演,反而認為她就是相澤玲,相澤玲就是她。
這是很不容易的,“音”通常指的是臺詞功底,除了臺詞本身的含意,還可以用語氣、語調來傳遞一些東西,而“形”指的透過身體傳遞給觀眾的資訊。
比如沉穩的聲音配上點菸輕顫的手,就可以讓觀眾們讀懂當前角色的狀態,甚至可以看到角色的內心,角色也就立起來了。
一個演員能在這兩方面做好,就算不錯了,而後面的“表情”更是難為人,想透過表情就傳遞出足夠的資訊,讓觀眾明白角色當前是什麼狀態,心裡在想什麼,這就需要用心去琢磨角色,對著鏡子一遍一遍嘗試——很多導演都不敢給演員面部特寫鏡頭,就是演員在“表情”方面不過關,真給了面部特寫鏡頭瞬間就能讓觀眾出戏。
西島瑠美看到這裡時愣了愣,回憶起了在製作臺本時,千原凜人強調了很多關鍵點,要求臺本中給出美千子的面部特寫,明顯一開始就對美千子的實力信心十足。
難怪要指名她來出演,難怪她可以享受圍繞她打造劇本的特權,倒不單純是因為師徒關係,是本身就有實力,這師徒倆真是絕配!
西島瑠美走神了片刻,再接著往下看,發現在“意境”方面,劇評人對美千子的評價仍然很高——音、形、表情結合在一起,完美融合,這才能說演出了“意境”,觀眾眼中只有角色,沒有演員。
換句話說,能演到這地步,就是演員的大成功了,會產生“吸晴”效果,只要角色出現在畫面上,觀眾們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根本挪不開眼,更別提換臺了,而觀眾不換臺,那收視率就不可能降。
西島瑠美不是導演,不怎麼了解演技,但看完了劇評人的評論,覺得說得很對。
真沒選錯演員,真沒看出來美千子那小丫頭有這演技實力,也能這麼敬業,對角心這麼上心——能演出這效果,你說美千子沒私下裡嘗試過上百次,反覆揣摩過,她第一個不信!
難得,果然是超優秀演員!
西島瑠美對美千子好感大增,然後又繼續翻看別的劇評,發現除了讚揚美千子的演技外,對《無家可歸的小孩》劇情倒沒多少人提起,似乎是因為劇情沒展開?
她思考了一會兒,覺得不對,《無家可歸的小孩》劇情展開很迅速,劇情討論點還是很多的,但為什麼沒有呢?
片刻後,她恍然大悟了,這些劇評人用不著討論劇情,只要提兩嘴就行了,因為所有人都已經預設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了,這是千原凜人主創的,好是理所應當,不用廢話,不如多說說美千子的演技,這個對讀者才新鮮……
西島瑠美真的無語了,只播了首集,劇評人就已經集體預設肯定是好作品,真只能說一聲是大編劇大製作人的獨特聲望——通常來說,首集放送完畢,劇評人們都會少說話,會再觀察觀察,免得壞了專業性口碑,但千原凜人積累的聲望已經可以無視這一點,值得別人張口就誇。
這真的有點厲害了!
西島瑠美正在那裡暗暗感嘆呢,明明沒怎麼提到千原凜人,但思考明白後,卻有種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感,而千原凜人也發現她在那裡翻報紙了,隨口笑問道:“是在看劇集評價嗎?”
“是。”西島瑠美馬上答道:“全面好評,恭喜你了,千原桑。”
“那都是些牆頭草,不用多理會那些言論,我們只要關心觀眾的想法就可以了。”千原凜人說著話,在亂糟糟的辦公室上扒了扒,接出了一個資料夾遞給她,笑道:“你可以看看這個,這才是真正有幫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