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易壓住自己心中的震撼,他朝著陸鳳秋道:“敢問道長,為何唯自我最大?”
陸鳳秋嘴角噙著笑,看著洪易,道:“道在前,理在後,何為道?何為理?”
洪易蹙著眉頭,他答道理最大,是因為他覺得這世上萬事都得講個理字,道理,道理,講的是是非曲直。
但這位青雲子道長卻是問他,何為道?何為理?
顯然是將道和理分開來解。
洪易不禁想起他曾想起他看那《草堂筆記》之時的種種。
洪易恍然許久,方才說道:“何為道?道即自然。何為理?理即真理。”
陸鳳秋頗為讚許的看了看洪易,方才說道:“這天地間的道,不止是自然之道,還有自我之道,道化萬千,每個人心中的道都不盡而同。”
“常人習武是為了變強,習練道法者是者亦然。”
“有抱負之人,不論習武,亦或是習練道法,都是為了長生,都是為了超脫。”
“自我之道,是需要自己去從心底認同,從行為上去靠攏,道在前,理在後,道之不存,理將安在?”
“無自我,即無我道,無我道,單單有理又有何用?不過是無萍之水,無根之草。”
“道理人人會言,但真正能做到知道明理的人又有多少?”
“道存,理存,道不存,理也就成了一句虛言。”
“為何貧道言,天地間唯自我最大,因為有自我,方才有自我之道,無自我,道又與我何干?理又與我何干?”
“所以,天地間唯自我最大。”
“但凡不敢承認自我最大的,無非是被世俗禮法,世人眼光等等外物所幹擾,不敢正視自己的內心,連自己的內心都不敢直視之人,又談何道理?”
“真理即便存在,又與其有何關係?最終不過淪為其口中的一句口號而已,用來說與旁人聽一聽,也就算了,又有幾人會將這樣的理當回事。”
洪易聞言,呆若木雞。
他從未想過,有人會直白的將這種話給說出來。
世人在旁人面前總是會遮遮掩掩,不敢直視自己內心之人,又談何道理?
洪易想到自己那一句道理最大,只覺得索然無味。
洪易想到了他在洪府之中見過的那太多太多虛偽的面孔,若世間真是道理最大,他又怎會在洪府之中有今日如此這般的待遇。
若世間真是道理最大,他的親孃又豈會亡故。
唯自我最大,在這個世上沒有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
自我方為最大!
洪易的腦海之中回想到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一句唯自我最大,讓洪易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
一旁的元妃聽到陸鳳秋那一番話,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那些小狐狸一個個的,都聽不太懂陸鳳秋所言,只是覺得不明覺厲,一個個眼裡冒著小星星,看著陸鳳秋,覺得陸鳳秋著實是高人風範。
老狐狸塗老在大禪寺外修行多年,聽過諸多佛理,今日聽陸鳳秋所言,不禁歎為觀止。
只聽得老狐狸拍手稱讚道:“道長所言,真是令老朽茅塞頓開。”
此間唯有小花頗為無聊的打個哈欠,若她能口出人言,定然會道一句,老陸又開始忽悠人了。
陸鳳秋環視四周,繼續又道:“正視自我,明自我之道,明自然之理,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常在,而理不常在。”
“當旁人比你強大時,即便你的理是大多數人認為的理又如何?這樣的理能幫助你反敗為勝嗎?”
“這樣的理等同虛設,道常在,理不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