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初升之時,玉京城中城門大開,閒暇無事的百姓紛紛走出玉京城,朝著西山方向結伴而去。
其中不乏一些讀書計程車人。
有人說道:“聖人”陸子“講道,定是大道衍生。”
“雖然我等沒有青雲帖,未必不能上青雲峰去一觀聖人”陸子“風采,但即便是在山下聽一聽那大道餘音也是值得的。”
“聽說今日百家書院之內,可以任意進出,但凡是好學之人,都可進入百家書院去翻看百家經典。”
“這可是讓眾多寒門學子大為稱頌。”
“往後,聽說百家書院還要免費辦學,定期派儒家、法家等等諸子百家的大文豪開展讀書會。”
“凡是寒門子弟,只要是誠心向學的,都可以在百家書院之中謀求一份差事,半工半讀。”
“這可真是好訊息啊,對於我等讀書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在那其中感受到學識的氛圍。”
“誰說不是呢,百家書院背靠青雲道,青雲道聖人”陸子“為當今天下唯一聖人,說不定,往後還可以在百家書院之中見到”陸子“的身影。”
西山,前往青雲道的官道之上。豪華車馬絡繹不絕。
其間有兩架車馬尤為引人注目。
這兩架車馬的車輦尤為豪華,相隔大概百米之遠,其中前面的一個車輦之上,一隻白嫩的手掀開了那車輦的車窗簾子,一雙眼睛朝著那大路兩旁興致沖沖的讀書人看了看,然後又將那簾子放下。
在簾子內坐著的是前內閣重臣,李神光,還有當今太子楊元。
李神光在大乾儒林之中有著不小的名頭,說起來,也就比文壇宗師謝文淵稍微差一些而已。
李神光曾主持玉京城鄉試,也是他點洪易為頭名舉人。
不過因為性子剛烈,時常頂撞乾帝楊盤的緣故,在前不久,被乾帝罷免了內閣的職務。
按道理來講,李神光是不太可能和太子楊安坐到一架車上的。
不過,如今的李神光已經不是內閣重臣,出城時,被太子楊元三請之下,方才上了太子楊元的車輦,因為李神光也接到了青雲帖,要前往青雲峰赴論道大會。
車輦內,只聽得太子楊元向李神光問道:“李大人,不知,你如何看待百家書院此舉?“
李神光老神在在的雙手交攏在一起,淡然說道:“百家書院有《十三經》這樣的儒家經典,早就在儒林之中有了不小的聲望。”
“如今再拉攏一批寒門士子,恐怕不出五年,百家書院便會成為玉京城地面上的第一書院。”
太子楊元又道:“那李大人是如何看待周易書院的呢?”
李神光聞言,沉吟道:“周易書院或許會出彩,但想要壓得過百家書院,還是不太可能的。”
“畢竟百家書院背靠的是青雲道,那是當世唯一聖人“陸子”。”
“《道德經》、《南華經》之中皆有治世之道理,雖然未必適用於當今天下,但其作用也並不是僅僅侷限於道門之中。“
“洪易這個小子,老夫是有印象的,當初還是老夫點他為頭名舉人,他做的那文章的確有氣勢的很。”
“不過,終究是差了一些底蘊。”
太子楊元疑惑道:“哦?”
“李大人的意思是百家書院的底蘊更為深厚?”
李神光道:“百家書院能拿出百家經典來,單單這一點,就不是周易書院能比的,即便是洪易的《易經》大成,也不是百家書院的對手。”
“天下做學問的多了,《易經》即便是曠世奇書,又豈能包含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