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廣大,渡一切有緣眾生。
這是大乘佛法的教義。
法海修佛,然而卻不想渡一切有緣眾生,因為他覺得世人愚昧,並非人人可渡之,他只想修自身,渡自己。
他降魔除妖,也非要渡世人,只為渡自己成佛。
小乘佛法主張眾生自救,人人都能經過修道而進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
大乘佛法則主張不僅要自渡,還要兼渡他人,認為只要虔誠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
小乘佛法,只以佛陀為導師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大乘佛法則接受了外道思想,以佛為神,並有不同的化身和無邊的法力,宣揚神異,造出各種偶像加以崇拜。
法海修了幾百年的佛法,最終還是無法接受大乘佛法。
在法海眼中,如來便是導師,是佛法的先行者,並非要膜拜到底的神,他可以追隨如來,但不能盲從如來。
所以,他無法理解如來的心思。
所以,如來的金身佛像崩塌了。
法海心中的那一座山,也自然而然的崩塌了。
修行者,無論修佛還是修道,很容易在心中樹立一座大山。
特別是修大乘佛法之僧人,時常將我佛掛在嘴邊。
世人愚昧者佔據了大多數,佛門為何能在多元大宇宙之中盛行,便是牢牢抓住了這一點。
法海不是愚昧者,他是一個注重自身修行的人。
所以,法海來了,他來到了杭州府。
因為,那一日,他在金山寺的山頂看到了七彩祥雲。
法海神通不小,沒用了多久,便到了杭州靈隱山。
靈隱山上,有飛來峰。
法海站在飛來峰上,眺望著雨後初晴,眺望著那西湖水面上的小舟,單手持掌,道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
為什麼修佛者和信佛者常將這一句“阿彌陀佛”掛在嘴邊。
那是因為,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阿彌陀佛開創靈山佛界。
因為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佛的法身無相,遍佈虛空,遍佈法界。
眾生看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釋迦牟佛是釋加牟尼佛,地藏王菩薩是地藏王菩薩,實際上從法身來說都是一回事,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然而,法海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卻是另有玄機。
一句阿彌陀佛,三藏十二部神通皆在其中,一千七百樁公案通通在其中蘊藏。
法海唸的不是佛,是神通。
法力無邊,海力山崩,這是法海的法號,亦是法海的神通。
法海求長生,重神通。
……
傍晚時分。
落日餘暉灑落在西湖水上,輕舟倘佯在西湖,鹿小花不知從哪裡變出了魚竿,坐在船上釣起了魚。
不止鹿小花一個人在釣魚。
便是船上的其他人也都在坐著釣魚,一人一個魚竿。